在江西上饒的德興市有座1970年才建設的小山村黃竹山,因爲全村有65棟房屋外牆塗滿繪畫,因此這個村也叫“童話村”。

黃竹山的村民原來是居住在大山裏,由於興修水庫,整體搬遷到了這裏,現在全村96戶,405口人,基本是以務農爲主,但全村有田才260畝,農民的收入不高也不穩定,更談不上富裕了。

由於這裏距德興大茅山高速公路收費口500米,而距德興高鐵站才4公里,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優勢。村裏這幾年依此大力發展旅遊,建設有特色的秀美山村,致力打造旅遊、觀賞、體驗、餐飲、娛樂爲一體的特色休閒農業和農莊,深受遊客喜歡,童話村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了。

2020年10月下旬,我同上饒三清媚女子文學研究會來大茅山童話村遊覽和體驗,同村民有了更直接、更深層的接觸。

在這裏深爲他們的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所感動,這是一座民風非常樸實,文明而祥和地方。

童話村的小街不大,但房舍上都畫滿繪畫,不僅吸引人的眼球,也會忍不住想靠近去拍攝,把自己融入繪畫之中。

這些繪畫給人無限的想象,總會情不自禁。

整個小山村是建立在山坡上,而一條小溪沿着村中間的道路奔騰而下,成爲這個村的最大亮點,溪水清澈,似乎可以直接飲用,而實際上全村的水源也是由上游用管道引入的。

於是家家都有了一段的“私人”水域,用於洗菜、洗碗、甚至洗衣物。

而這個季節,家家都在洗紅薯,問他們清洗後做什麼?答:做紅薯粉。

所謂紅薯粉,就是用紅薯做澱粉,就是把紅薯洗淨後攪碎,然後把澱粉分離出來,再晾乾存放。

而這些紅薯粉村民們說“自己喫”,是做當地特別好喫的小喫,比如烏佬粿、清明粿、板粿等,都會用紅薯粉。關於這些小喫,我會另寫一篇文章,這裏不多說,非常好喫。

沿着村路往上走,邊走邊同村民閒聊,但被田裏挖紅薯村民看見了,不僅喊我們,還砍了兩根甘蔗送給我們。原來前幾天晚上路過這裏,戴戴同我去他們家喫過飯,戴戴因爲三清媚在這裏設立寫作營,同很多村民都認識。

正在挖紅薯的男主人說,這些甘蔗是種了三年的老品種,雖然很細,但是特別的甜,他們主要是自己熬紅糖用,現在村裏遊客多,一些土特產品非常受歡迎,但由於地少,只能種一點點,能賣給遊客的並不多。

再往上走,一對老夫婦正在收紅薯,他們說前一天晚上來野豬拱了,他們地在村外,野豬把他們種的紅薯喫掉了三分之一,太心疼了。

村裏怎麼會有野豬?老人說這裏靠近大茅山,生態特別好,野生動物很多,而野豬也常到田裏找東西喫,禍禍莊稼。雖然野豬不會傷人,但辛勤的勞動被毀,還是心疼。

老人告訴我,野豬屬於保護動物,是不能打的,只能驅趕,結果野豬的膽子也越來愈大了,經常在村周圍出現,不過放心,它們一般不攻擊人,嚇一下,就跑了。

村頭廣場上晾曬着茶籽,這個季節也是收茶籽的季節。現在茶籽油很搶手,一斤可以賣到80多元了。

一個七十多歲的奶奶一早上山撿茶籽,撿了一袋子了,說可以賣五六十元,這些都是人家收完了,掉在地上不要的,現在缺少人力,很多事都幹不徹底了,茶籽也是把表面的收走,不仔細找了。

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正在地裏摘菜,說這種的是蘿蔔,每天一點點的摘掉小的,最後一堆只剩下一個結大蘿蔔。

老人認識戴戴,非要給我們挖一些紅薯帶回城裏,這裏的紅薯個頭很大,含澱粉很多,是當地的優質品種。

村裏的一些孩子正在做遊戲,扎稻草人,農村孩子的樂趣城裏娃不懂,他們又相約去撈魚了。

一個正晾曬紅薯渣的老奶奶熱情同我們打招呼,說這些取完澱粉的紅薯渣晾乾後是做肥料的,這裏很多作物都是用這種有機肥,而不用化肥,喫起來安全,也放心。

奶奶一再同我們講話,其實這個村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熱情和好客,喜歡同陌生人說話和交流,也很快知道了村裏的一些事,知道了這裏的和諧和友愛,知道了這裏的環境與民風。

一個童話般的村莊,很快讓你變得不再陌生,這樣的地方,你也喜歡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