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上過學,也曾每天走在上學路上。

但你可能很難想象,在這個世界上有些孩子需要獨自穿越草原和沙漠、忍受飢餓和嚴寒、划船數小時、甚至攀爬懸崖峭壁才能到達學校。

這不是真人秀,這是此時此刻正在地球某些地方發生的真實故事。

上學放學,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最習以爲常的事,甚至還是個苦差事。

畢竟要早起,端坐課堂,還要面對考試。

然而這樣的學習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獲得。

在這個世界的一些地方,上學不僅難,而且還很危險。

很多人要以生命爲代價,踏上屬於他們的上學之路……

而這一切都是爲了獲得知識,改變命運。

上學考試,可能是他們改變人生境況,唯一的途徑。

“我把他的命運交給神靈,剩下的我就無能爲力了,我只希望神靈能在上學路上保佑他。”

這是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裏,一位4歲男孩母親說的話。

今天要介紹的,正是這部感動無數人的《翻山涉水上學路》,讓世人知道什麼是最危險的上學之路。

這部冷門紀錄片,卻在豆瓣獲得了9.6分的高分。

該片由德國Maximus團隊歷時5年拍攝,之後被中央電視臺引進。

片中記錄了肯尼亞、尼泊爾、西伯利亞、祕魯等各國的孩子們,爲了求學每天與危險打交道的故事。

最遙遠的上學路——肯尼亞

遠離城市的肯尼亞西南部只有廣闊無垠的大草原,是馬賽族人居住的地方。

馬塞族是遊牧民族經常遷徙,村莊之間都離得很遠,這也使得各個村莊離學校很遠。

方圓20公里內只有一所小學——恩圖卡小學。

馬塞族人的孩子如果想上學,就要步行十幾公里,穿越我們在《動物世界》中才見過的大草原。

這意味着,他們隨時可能遇到獅子、鬣狗、犀牛以及大象,遇到任何一種都是凶多吉少。

這趟上學之路,可謂漫長而危險。

肯尼亞的老師說:如果一個學生遲到了,那就意味着他可能永遠也來不了學校了。

而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僅要上學,還要負責照看家中的牛羊。

8歲的莫斯卡,凌晨4點就要起牀,在家門口點上篝火防止野獸突襲羊圈。

天快亮的時候,守夜很疲勞的他就要啓程去上學了。

早餐就是鑽到家裏母牛身下,吮吸幾口牛奶。

莫斯卡從家到學校要2個小時左右,而且上學的路上,很可能遇到大象、獅子、野牛等野獸。

12歲的女孩科坦卡是寄宿生,但每個月爲了取寄宿費也要回家一次。

而她的家距離學校長達20公里。

20公里是什麼概念呢?

乘地鐵大約需要40分鐘,坐公交要2個小時。

科坦卡每次都要徒步跨越20公里的非洲草原和山谷,灌木叢中可能有獅子、也可能有居心不良的人。

科坦卡家裝不起電話,她母親只能靠四處打聽才能知道科坦卡是否安全抵達學校。

除了徒步數小時的艱辛,和來自野生動物的威脅。

馬塞族的孩子們爲了上學,還要忍受飢餓和口渴。

學校只爲寄宿生提供午飯,其他孩子得自己想辦法。

大多數孩子只能是忍着飢餓,而且學校裏沒有飲用水,所以他們會在路上唯一的取水點,儘量多喝。

4歲的萊里昂卡,是最讓人心疼的孩子。

成長於單親家庭的他長期營養不良,主要的食物就是茶和牛奶,很少能喫到肉。

加上每天要行走那麼多路,使他看起來很瘦弱。

她母親本可以讓兒子留在家裏照看牲畜,但她不想讓兒子當一輩子牧民,就算冒着危險也要去上學。

“雖然路上充滿了危險,但我只知道這會讓我的孩子更堅強。

我把他的命運交給神靈,剩下的我就無能爲力了。”

每次談到對未來的憧憬,萊里昂卡就會露出笑容。

他希望將來能當一名老師,去別的國家旅行。

但此時的他忍着飢餓在幫家裏照看牛羣,夢想聽上去是那麼遙不可及……

12歲的女孩科坦卡,也想通過上學來改變命運。

她不想像傳統馬賽族女孩那樣早早嫁人,她渴望通過知識來改變現狀。

正是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改變現狀的渴望,讓這些孩子變得勇敢和無所畏懼。

他們日復一日穿越非洲草原,行走在這條險境環繞的上學路上。

正如老師姆布吉·基萊雅所說:

“他們必須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他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們上學,否則孩子們只能一輩子放牛,失去過上另一種生活的機會。”

最危險的上學路——尼泊爾

尼泊爾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家之一,有近一半的國土海拔在近4000米以上。

這裏羣山遍佈,河流湍急。

這裏的孩子如果想準時到達學校,每天都要經歷冒險之旅:

徒步翻越高山,冒險搭乘順風車,每天2次利用搖搖欲墜的鋼索,穿越60米寬的湍急河流。

早晨6點,家住昆普村的尼泊爾男孩阿吉特就要起牀。

因爲在上學之前,他還要幫家裏幹2個小時的農活。

但阿吉特心中另有一個理想,就是離開山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4歲的卡比塔也已經開始上學。

雖然她的母親很想把她留在身邊,但她更堅信如果女兒不讀書,將來就不會找到工作,當然也不會找到丈夫。

這就是她讓女兒走6公里的山路去上學的原因。

10點開始上課,而學校位於河流另一邊的山谷中。

孩子們想到達學校就必須穿越這條河。

這湍急的河,流就是將村子與外界隔絕的特耳蘇里河。

每年雨季,河面都會達到60米寬,離這裏最近的橋在幾公里外。

學生們只有一種方法過河: 利用兩條懸掛在河流兩岸的鋼索鋼索上滑動的鐵筐。

鋼索上鏽跡斑斑,卻是孩子們按時到校的唯一途徑,但沒有人知道它還能用多久。

孩子們都說:“這條河,會喫人。”

因爲河水湍急,一旦失足落水很可能一命嗚呼。

尤其是雨季,突如起來的陣雨會導致河水水位急劇上漲。

早上9點,昆普村去上學的孩子們都集合到河邊的鋼索旁。

年齡小的孩子待在鐵筐裏,年齡大一些的要站在鋼索上。

當鐵筐滑行到河中央的時候,就要靠大孩子們向前推鐵筐。

這樣做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墜河,但爲了上學他們別無選擇。

坐在筐裏年幼的孩子,甚至會害怕地捂上眼睛。

這樣可怕的冒險,是他們每天必須經歷的。

曾經不止一個孩子掉落水中,有的頭部磕成重傷,有的手被鐵鏈劃破患上破傷風。

多年來,大家都希望政府能在這裏修一座橋。

但當地政府卻毫不作爲,也許只有鋼索斷裂,有人因此喪命,政府纔會關注,考慮修建橋樑。

學校老師對此十分無奈,她多次請願都無人理睬。

然而,渡過河後離學校還是很遠。

孩子們要在公路邊搭幾公里的順風車,才能到達鎮上的學校。

由於幹農活和在上學途中耗費大量精力,昆普村的孩子很難全身心投入學習。

艱苦的日常生活讓他們分心,他們的成績普遍不太理想。

由於住在偏遠的農村,班上同學也都不願意和他做朋友。

因爲覺得他們住的太遠,沒有保持聯繫的必要。

儘管阿吉特的理想是當一名飛行員,但顯然橋更迫切一些。

他說如果能有一座橋,他甚至願意放棄飛行員的夢想。

最寒冷的上學路——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孩子們的上學之路,是世界上最寒冷的上學之路。

位於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點。

冬季平均氣溫零下50℃,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70℃。

只要溫度不低於零下55°,學校都會照常上課。

奧伊米亞康幾乎沒有什麼工作機會,想在外地工作就必須要有學歷。

男孩阿耀沙的母親,用冰塊融化的水讓他洗漱後,這個8歲男孩就要在零下50度的嚴寒中步行1公里去上學了。

一起牀,阿耀沙就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由於嚴寒,水無法流動,所以室內沒有洗手間,阿耀沙只能去室外上廁所。

他開門出去的瞬間,室內外溫差達到了70攝氏度。

這裏的孩子們出門上學必須要穿6-7層衣服,否則很容易凍傷。

一出門,阿耀沙就聽到鼻粘膜和睫毛結冰的聲音。

他必須儘快趕到學校,不能在路上耽擱太久。

否則容易被凍傷,甚至凍死。

阿耀沙的理想是當一名建築師,去建造很多漂亮的房子。

每當阿耀沙不想在冰天雪地裏去上學時,就會想起自己的夢想。

這是他堅持下來的動力。

而阿耀沙的同學薩亞納的理想,是當一名獸醫,因爲她喜歡小動物,同樣只有上學才能實現她的理想。

薩亞納的家很偏僻,她必須在嚴寒中行走很長一段路,再乘坐校車才能抵達學校。

小鎮上只有一輛校車接送孩子,58歲的格列戈裏也是鎮上唯一的校車司機。

如果格列戈裏生病,鎮上三分之二的孩子都無法上學。

爲了孩子們的將來,天還沒亮的時候,他就起來發動校車了。

小鎮的路況很差,校車一旦陷進坑裏就無法再發動。

所以格列戈裏只能沿着大路開,這使得很多孩子還需要走一段寒冷的路來大路乘車。

如果汽車拋錨,格列戈裏必須在30分鐘內修好,否則低溫會讓車裏的孩子們有危險。

如果校車在路上有事耽誤,爲了防止被凍傷,孩子們最多隻能在路邊等上10多分鐘就必須返回家。

僅僅上週,就有人因爲汽車在路上拋錨而被凍死在車裏。

甚至還有人因爲喝醉酒,在外面睡着了,就這樣毫無知覺地被凍死。

在奧伊米亞康,上學之路可以欣賞美麗的雪景,但極度的低溫讓人不能長時間呆在室外。

儘管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孩子們依然堅持每天去上學。

因爲只有努力學習,他們纔有可能走出這個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去往外面的世界。

上學時,我們都曾抱怨過學習壓力大,課業繁重。

很多人都試過裝病請假、逃學翹課,就是不想去上學。

殊不知,在地球的另一些角落,很多孩子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險,只是爲了上學。

看完這部紀錄片,不禁感慨我們並其實不瞭解這個世界。

很多地方的人至今仍生活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中,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偏遠山區,他們以我們難以想象的方式努力生存着。

唯一不變的是對知識的嚮往,和對更好生活的追求。

相比之下,觀看這部影片的你我是多麼幸運。

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我想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珍惜擁有的這一切。

*本文作者:RAMA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