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着改革開放,國家日益繁榮,文物保護意識也逐漸樹立起來,各地開始清理已發現的遺址。洛陽的永寧寺遺址,也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被文物工作者挖掘的。永寧寺的修建時間很明確,是在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即公元516年。原本,它是作爲皇帝﹑太后禮佛的場所,然而,僅僅17年之後便毀於大火,《洛陽伽藍記》記載了當時的慘狀:

大火三月不滅,一年後尤有煙氣。

之所以燒這麼久,那是因爲永寧寺的木塔高大巍峨,氣勢磅礴。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它有九層,“自金露盤下至地四十九丈”。 《魏書.釋老志》也記載“洛陽永寧寺佛圖九層,高四十餘丈”。按照這個高度,再加上塔剎五丈,總高度應該在150米左右。

現存最高的木質古塔是遼代應縣木塔,永寧寺木塔是它的2.2倍,可見是何等的巍峨壯觀。只不過,如此偉大的建築如同曇花一現,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直到1400多年後,纔有考古專家前來探訪它那昔日的榮光。

這次挖掘工作開展得比較順利,先後出土了幾百件佛家造像,但大多都是小件,而且破損嚴重,訴說着當年的浩劫。正當考古專家滿懷遺憾和惆悵的時候,一件佛面雕像的殘件,卻讓他們眼前一亮。

很顯然,這件佛面雕像也沒有躲過當年的火災。它長爲25釐米,只剩下半邊臉,鼻子、嘴巴、下巴還算完整,眼睛和臉頰部分就已經殘缺。根據比例,它的臉部長度應該在40釐米至50釐米之間。如果它屬於立像的一部分,整座佛像通高至少在3米以上。

衆所周知,文物的完整程度對於價值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某些重要文物,卻不能如此簡單地判定。最出名的當然是“斷臂的維納斯”,而這件文物,被命名爲“北魏泥塑佛面造像”,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很快被定爲一級文物,現收藏於洛陽博物館珍寶館中。

要知道,這不是小珏吹牛,也不是誰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閉着眼睛拍板定下的,而是經過許多專家從各方面考量確定的。它的表面光潔如玉,即便是歷經千年的掩埋,也彷彿沒有時光的侵蝕。這充分說明,當年中國的工藝出神入化,已經遙遙領先世界。

另外,從殘存的佛像來看。她的鼻子小巧娟秀,嘴脣緊閉微微上翹,流露出些許歡喜和慈悲。就是這一抿嘴,讓人浮想聯翩。至於說那些沒有保留下來的部分,固然是一種遺憾,同時也成爲了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更何況,殘缺之美本來就給人想象的空間。

在此之前的佛像,往往是充滿着威嚴和莊重感,讓人不可侵犯。然而,從這件文物來看,經過長期的發展,到了南北朝時期,因爲民族融合,文化碰撞,再加上戰亂頻發,時局動盪,佛教也順應了歷史潮流,變得更爲世俗化,更加親民。這種微笑的佛像,應該就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當時普羅大衆審美情趣的反應。

當時的工匠,也就是基於這種的社會風氣,創造出了更爲新穎活潑的佛像。這件文物流傳至今,不僅僅反應出當時的工藝水平,更是向我們揭示了世間百態的一角。那個久遠的年代,也因爲它們的存在,變得不那麼遙遠而陌生。

很多朋友私信問小珏,到底在哪裏知道這些文物知識的。其實,無非就是多看點書罷了。現在平臺搞活動,小珏向您推薦一本比較實惠的文物書籍,鏈接如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