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認識了在雪山之巔,觸碰天空的韓子君,她攀登高峯的氣概和體驗讓人爲之振奮。而在節目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登山這項極限運動和科學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科學這座山,也一直有人不斷得在勇攀高峯。

本期節目,我們將認識一位放棄外企百萬年薪、自主創業研發中國芯片的工程師——楊浩。他爲何要選擇自主創業?致力於研發中國最頂級的芯片?期間,他又遇到了一個怎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被稱爲“世界上可能沒有人能完成”的挑戰,到底是什麼?中國芯片的技術自主之路到底如何?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芯片這件東西。王堅博士戲稱:我們每天跟芯片打的交道比我們喫過的飯還多。芯片又稱爲集成電路,主要由數十億顆晶體管組成,精細程度堪稱納米級。組裝一個芯片,其困難程度好比建造一座微型城市。多年來,我國有許多的芯片人都爲中國芯片的製造與設計傾注了無數的心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說,在全球芯片行業,尤其是在芯片製造領域的製造工藝和製造裝備方面,中國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今天,在AI和5G的廣泛應用場景下,CPU爲代表的通用計算顯得越來越喫力,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所以異構計算正在逐漸成爲主流的芯片架構。與傳統的通用計算芯片相比,異構計算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運算速度快等顯著的優點。因此,異構計算將會成爲芯片行業的主流選擇。在芯片技術和產業領域,由於我國起步晚所以落後於人。但如今,全球芯片行業還沒有出現異構計算芯片的行業巨頭,就看誰能率先掌握核心技術,佔得先機。所以這對楊浩乃至整個中國芯片行業都是一次翻盤的機會。

楊浩團隊這一突破,無疑是國際頂級水準芯片設計的一次實現,也證明了中國芯片自主研發的能力。不僅爲中國,也爲全世界的芯片行業,在"異構計算"芯片設計領域開創了軟硬件結合的新思路。2050年的芯片,可能充滿着想象,也可能是超越想象。今晚21:30,讓我們共同見證這個追求極致、挑戰不可能的芯片工程師偉大的逐夢之旅。

重點推薦

您還可以在浙江衛視官網藍天下、人民日報客戶端、新浪微博、新浪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企鵝號、天天快報、網易新聞、百度百家號、鳳凰新聞等平臺同步獲取浙江衛視文章。

“在看”點一下,爲我打call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