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在說生物發育長大,但是你知道土壤也是會發育的嗎?

土壤是位於地球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是聯繫地球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的重要部分,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但是土壤並非生來就具有肥力特徵、能夠生長植物。跟生物發育一樣,土壤發育也需要一系列的過程。

土壤是由岩石變來的。岩石通過風化作用成爲成土母質,再經成土作用而變成原始土壤。原始土壤的形成首先是在巖面出現“巖漆”狀物質(巖漆狀巖生植物主要是藍藻,也有綠藻、甲藻、硅藻等),之後發展爲巖面地衣類植物的繁生,再一步是苔蘚植物着生,最後是高等植物的繁生以及一般常見土壤的發育。到這裏,原始土壤形成過程告終。

在土壤發育過程中,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這五個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母質是形成土壤並構成土體的基本材料,是構成土壤的“骨架”,是土壤物質的最初來源;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熱量和降水量最爲重要;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動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的出現標誌着真正的土壤形成過程開始,生物的生命活動會積累有機質,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並逐步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生物就沒有土壤的形成;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態特徵,雖然不會直接對土壤的形成產生影響,但是會通過對水分和熱量的重新分配以及母質類型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土壤的形成過程;時間是一切事物變化的舞臺,土壤的形成和發育是在各成土因素長時間綜合作用下進行的,成土時間越長,成土作用越強烈,效果表現越明顯。

土壤在成土過程中必須有生物因素的參與,它只能發生在地球上出現生命特別是綠色植物之後,而且成土過程一經發生一定會與風化過程同時進行,兩個過程無法分離。所以土壤的形成和發育過程,可以看做是以母質爲基礎,與各個自然要素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過程。

本文由河北師大講師地理學博士韓倩進行科學性把關。

本文來自:新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