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许久没有搞音乐的欧阳娜娜终于又拉大提琴了,这次是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仪式上。和其他几位同在00年出生的年轻音乐家一起,为中国爱乐乐团献上了成立20年的生日祝福。

安安静静拉大提琴的欧阳娜娜是我最喜欢她的样子,这次娜比也特地在演出结束后发微博表示感谢,还说“二十年是一个节点,二十年也是一个里程碑。”

全程围观了这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我感触其实挺深刻,从最开始的《献给2020》到最后结尾的《致敬2000》,一个首尾衔接的环,却在这场音乐节里,讲述了关于音乐力量的完整故事。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主题口号是“音乐不停息”,听起来是在线下演出受到疫情影响之下的如常照旧,如约而至。

但我猜,今年特意尝试的线上线下互动也是口号的表达方式之一?这次不仅把所有线下演出都进行网上直播同步播放,还特别策划了240+小时的音乐节目,做到了真正的音乐不停歇。

而这场音乐盛宴,就从10月10日,武汉爱乐乐团和北京交响乐团,以及中国爱乐乐团共同奏响的《献给2020》开始。

音乐水准不必多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这场演出的北京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的成员均为武汉籍,把仪式感拿捏得足足的。

而《献给 2020》这首交响曲作品,本来就是故事的累积。对音乐人来说,用音乐记录时代,是职责更是本能。这首曲子便是历时半年,由在北京、武汉、深圳三地的音乐家隔空联手创作,以此铭记这沉甸甸诸多故事的 2020 年。

《献给2020 》不仅是一篇“命题作文”,更是献给英雄城市武汉的一首交响曲。

除了时代特性,这次的音乐节也走进了人群。不仅有歌剧、交响音乐会、独奏、室内乐音乐会等多种呈现形式,其中10 场午间音乐会还走进写字楼这样的公共空间,慰问打工人们被工作磨砺的心。

而这次音乐节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表演,来自咏梅担任故事主讲人的《博物馆奇妙夜》,她充满故事感的声音和北京交响乐团的音乐完美契合,我还特地发微博夸了这段。

在博物馆里会度过一个怎样奇妙的生日?咏梅告诉你,这里你可以从太空馆里看到宇宙星系,也能看到恐龙。

咏梅还现场唱了生日歌,一下从声音温柔的气质大姐姐变得可可爱爱。

11天的跨度,不止高雅的古典音乐表演,也有经典录音、专题节目、音乐纪录片等多种门类内容。别以为这里只有交响乐,戏剧、民谣音乐、民族音乐也包含其中,虽然咱们格调高,但我们种类一点也不少。

雅能引进和制作纪录片、专题节目,保持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时代前沿视角;接地气的part当然也有,订制私人歌单、答题赢取取线下演出门票,网络互动也能玩得转。

毕竟音乐节不应该与观众有距离,比起“音乐”的音乐节,“我的音乐节“才是这届的新概念。

这里要特别夸一下组委会,十几天的音乐节时长,240小时的丰富表演,上百首曲目,版权问题却一点没出纰漏。

和环球、索尼这些唱片公司的合作,不仅确保每一首音乐的使用都符合法律规范,实实在在的是正版,更在版权交易和使用模式上进行了多样尝试。

就冲这份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和举动,就值得一个respect,希望其他节目也能多学学,把版权意识向前推进一步。

其实这次音乐节,我特别感动的一点是,在音乐圈前辈林立的光环之下,组委会仍然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00后有很多标签,就像曾经的90后一样,他们也被指责过是不靠谱的一代,也被很多人认为不值得信任。

欧阳娜娜也算一次次靠音乐证明自己吧

可这一次,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致敬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重任却全部交给了10位青年演奏家。

没有前辈镇场压台,他们是最直接的表演者,10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轮番登台共同呈现贝多芬10部小提琴奏鸣曲。

这固然是因为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比较重视扶持青年艺术家,但更多的却是从作品出发。

他们现在的年龄与贝多芬创作这些小提琴奏鸣曲的年龄相近,相似的年龄难免有更多的感触和共鸣,更容易通过音乐和当时的贝多芬形成一场“年轻人的对话”。

但这份对年轻人赤裸裸的信任还是让我很感动,一个彼此证明的舞台总比单纯的音乐来得更动人。

给年轻人机会也不代表完全遗忘过去,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年度艺术家获得者,就是古典乐迷非常熟悉的爱乐乐团。

在很多不了解的人眼里,交响乐演奏可能是一项“高大上”的工作,在华丽的音乐厅里演奏音乐,优雅又轻松。

但实际上,交响乐演奏是一个辛苦且清贫的行业,也因为这一点,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甚至每一天都会有人来来去去。

在这样的流动之下,很多交响乐团就像摇滚乐队一样,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当爱乐乐团中30多位已经加入20年时间的老成员们起立时,现场掌声雷动,作为观众的我,心中也感概万千。

这样的时刻,6位00年出生的年轻音乐家登台演出,又成了一件薪火相传颇具仪式感的事。

这次欧阳娜娜也找回了她最大的圈粉点,不仅演奏了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里,那段耳熟能详的选段《月亮颂》,还和其他几位“00后”音乐家一起,为同样出生于2000年的中国爱乐乐团送上了生日歌。

一支二十年历史的交响乐团早已枝繁叶茂,在音乐圈子打响了名声,而对于很多20岁的音乐家来说,他们的职业生涯其实才刚刚开始。

即使其中一些人天赋异禀,展现出了远高于大多数同龄人的才华,对这个圈子来说也仅仅是获得了迈入行业的敲门砖,距离成长为真正的音乐家依然还有好远的路要走。

所以北京国际音乐节这样的舞台,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同的,而组委会这份难得的信任在整个大环境下就更加可贵。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音乐节,却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与众不同的音乐节,比起放飞自我的快乐蹦迪,这样的场合却成了生活里难得的沉淀时刻。

音乐是有力量的,在古典音乐里,这份力量更被成倍放大,有着和流行音乐不一样的情绪价值。

我沉醉于欧阳娜娜的大提琴声,也被咏梅老师温柔的声音抚慰,更在《致敬2020》里为现实感动。

这些情绪不会因为我不理解的演奏而产生距离,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没有距离的。希望下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我依然能在这里听到生活的凡尘片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