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今天上午,廣州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簡稱南中高速)難度最大、環保要求最高的大橋——洪奇門特大橋海中主墩開鑽。這條高速將在中山轄區內串聯起五條大動脈:在保家圍下穿接中山東部外環高速、在民衆鎮南側上跨S111,跨越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設橫門西特大橋,主線終於新隆樞紐互通,與江中高速順接,並與廣澳高速交叉。這條今年省內投資額最大的高速公路建成後,岐江新城、民衆等地將可直接上高速通達南沙、深中通道,2024年順利通車後,將打通中山東西交通瓶頸。

上午11時左右,中鐵大橋局負責施工的南中高速先行標TJ02合同段洪奇門特大橋水中主橋率先實現開鑽,正式拉開了全線開工建設的序幕。形似“木棉花”主橋的樁基部分將“紮根”海牀,靜待“花開”。記者瞭解到,南中高速TJ02合同段全長4.211km,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橋樑佔比100%。包含三座主要橋樑,分別爲洪奇門特大橋、沙仔滘特大橋、二滘瀝特大橋。其中施工難度最大、環保要求最高的洪奇門特大橋全長1726m,主跨520m,採用雙塔雙索麪半漂浮體系鋼箱梁斜拉橋結構,跨越繁忙的洪奇瀝水道,可兼顧3000噸級海輪通航需求。洪奇門特大橋主塔形如木棉花開,將辨識度高、極具嶺南人文景觀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不僅線形優美、寓意美好,而且大橋建成後將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地標示建築。

先行標項目負責人倪學平告訴記者,本次首鑽爲洪奇門特大橋18號水中主塔墩基礎,採用長63米、直徑2.8米的大直徑鑽孔灌注樁,技術難度大,耐久性要求高。且該區域淤泥覆蓋層厚,地質情況複雜,給下部結構全壽命週期工程質量和結構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是全橋施工組織控制的重點和難點。爲此,中鐵大橋局多次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多輪方案比選,最終採用德國進口的旋挖鑽機和大橋局自主研發的KTY4000型迴轉鑽機配合接力進行施工,既保證成孔質量,又能較好的兼顧功效。該項目還大力推行多項創新智能施工和檢測技術在工程實體中的應用,以確保施工一次成優,實現工程質量和安全環保的“雙控”目標。

據南中高速建設方負責人曾磊介紹:南中高速項目還多處跨越水資源保護區和紅樹林保護區,該集團始終踐行“創新驅動發展、匠心鑄就精品、智慧成就夢想、綠色橋見未來”的建設理念,從建設初期便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充分論證和多輪優化,爲“綠色”和“自然”讓路,確保項目在實施階段實現資源的最少佔用和環境的最優保護。

南中高速全長32.4公里,投資額超200億元,是2020年廣東省投資額最大的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計劃2024年與深中通道同步建成、無縫對接。項目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與深中通道形成Y型路網,北連南沙(廣州),南通珠海(澳門),西進中山(江門),東接深圳(香港),將大灣區東西連爲一體,爲區域三位一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永濤通訊員劉偉良 劉曦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