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杜月笙的成功归结于他的翻云覆雨,其实她成功的最大秘诀便是会做人,从他与章太炎到交往可见一斑。

杜月笙喜欢人们称呼自己为先生

众所周知,章太炎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即使面对袁世凯的淫威,他照样将袁世凯颁发给自己的勋章做扇坠,直抵大总统府,大骂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这样一种人,难道还会怕杜月笙这种人。

章太炎说革命军更是学问家

其实杜月笙以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赢得了章太炎的认可,作为投桃报李,章太炎则给了杜月笙别人梦寐以求斗得不到的东西。 杜月笙小时候家境贫寒,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等到在青红帮中出人头地时,又特别厌恶别人将自己和黑帮中的打打杀杀相提并论,于是竭力改变这种形象,于是以身穿长衫示人,但是总是事半功倍。话说章太炎早年青的时候师事俞樾、黄以周、谭献等学术界巨擘,举凡经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释经、训诂、历史、地理、章律、文物制度、天文历法等领域均屈指可数,可圈可点。太炎先生学问大,脾气大,视群雄皆碌碌之辈,刀枪、斧钺、牢狱都不能令其折腰。因此世人称之为“章疯子”、“神经病”,章太炎照样我行我素。是故,他的学生鲁迅称赞:“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

就是这位章太炎却遇到了难题,他有一个侄子因上海法租界里的一处房产与人发生纠纷。章太炎计无所出,于是不得不尝试着给在法租界称王称霸的杜月笙写信请予以关照。 杜月笙深知章太炎先生就是自己的“贵人”,于是三下五除二就将这事摆平。这还不算,他亲自赶赴苏州向太炎汇报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

杜月笙此举倒让章太炎感觉“此子可教”,言谈话语之间,太炎先生提出杜月笙原来的名字“杜月生”虽然质朴却是缺少文采,如同孔子所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并且提议如果将“月生”改为“月笙”,意境将会迥然不同;另外还给杜月笙取了一个名叫做“镛”。 章太炎不愧是大学问家,因为据《周礼》所载“东方之乐谓笙”、“西方之乐谓镛”,月下笙箫相和,其意境其情趣,非是常人所企及的。

点画之间依稀文人风范的杜月笙

杜月笙告辞,章太炎兴趣依旧盎然,却发现茶杯下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原来杜月笙知道太炎先生不事生产,因此生活捉襟见肘,又考虑到先生的尊严,于是通过这种方式接济先生。太炎先生会心一笑,觉得杜月笙还值得点拨。

从此以后,杜月笙不时到章府请教,章太炎倒也知无不言。杜月笙适时奉上“束修”,章太炎也坦然接受。

其实杜月笙何止对章太炎如此,即使√杨度、章士钊、秦联奎、江一平、郑毓秀、唐世昌等名流一样待如上宾,礼敬有加,不使其有冻馁之虞。 杜月笙出钱资助教育文化事业,在法租界创办正始中学,在老家浦东耗资十万元修建“浦东杜氏藏书楼”,并附设私塾。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日,杜氏家祠在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镇落成,蒋介石、熊式辉、何键、张学良、张群、于右任、王宠惠、段祺瑞、吴佩孚、张宗昌等权豪势要都送了匾额或祝词,各界贵宾六千余人光临,章太炎则以《高桥杜氏祠堂记》曲尽其妙。 在文中,章太炎以厚重的文史底蕴,以独特的笔触,将杜氏和帝尧、杜伯、范氏天衣无缝结合在一起。尤其对于杜镛也就是杜月笙更是不露声色、妙趣天成地予以褒扬。

末孙镛自寒微起为任侠,以讨妖寇,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杰皆宗之。 余处上海,久与镛习识。祠成而镛请之为记。 因为章太炎久与杜镛交游,所以杜月笙才得以在祠堂落成请章太炎为之序,能够一识章太炎就非常不易了,还用了一个“久”字,杜镛的身价瞬间不知其几了。 杜氏在汉唐,其为卿相在以十数,盛矣。 此一句盖言杜氏在汉唐代有显人。 不朽者,惟立德立功立言,宜追视杜氏之先,立德莫如大司空林,立功莫如当阳侯预,立言莫如岐公佑,其取法非远也。

无论是立德还是立功或者立言,杜氏皆有可观者,以杜林、杜预、杜佑为杰出代表 。镛既以讨贼有功,其当益崇明德,为后世程法。然后课以道蓻,使其就文质,化为畔 ,以跂于古之立言者。 有是三者,而济以和宗族,勤地材,则于守其宗祊也何有。不然,昔之九望,奄然泯没于今者七八矣。虽有丹楹之座,穷九州美味之飨,其足以传嗣者几何?吁,可畏也,乃记之云尔。 杜镛有此列祖列宗,岂能无所作为,乃足以不朽。

杜月笙墓地

其实,杜月笙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其临终时将所有的欠条一把火烧点。他明白,这些欠条本来是恩,倘若后人一讨要,便结怨了,那样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初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