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杜月笙的成功歸結於他的翻雲覆雨,其實她成功的最大祕訣便是會做人,從他與章太炎到交往可見一斑。

杜月笙喜歡人們稱呼自己爲先生

衆所周知,章太炎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即使面對袁世凱的淫威,他照樣將袁世凱頒發給自己的勳章做扇墜,直抵大總統府,大罵袁世凱的包藏禍心。這樣一種人,難道還會怕杜月笙這種人。

章太炎說革命軍更是學問家

其實杜月笙以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贏得了章太炎的認可,作爲投桃報李,章太炎則給了杜月笙別人夢寐以求鬥得不到的東西。 杜月笙小時候家境貧寒,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等到在青紅幫中出人頭地時,又特別厭惡別人將自己和黑幫中的打打殺殺相提並論,於是竭力改變這種形象,於是以身穿長衫示人,但是總是事半功倍。話說章太炎早年青的時候師事俞樾、黃以周、譚獻等學術界巨擘,舉凡經學、語言文字學、歷史學、釋經、訓詁、歷史、地理、章律、文物制度、天文曆法等領域均屈指可數,可圈可點。太炎先生學問大,脾氣大,視羣雄皆碌碌之輩,刀槍、斧鉞、牢獄都不能令其折腰。因此世人稱之爲“章瘋子”、“神經病”,章太炎照樣我行我素。是故,他的學生魯迅稱讚:“先哲的精神,後世的楷模。”

就是這位章太炎卻遇到了難題,他有一個侄子因上海法租界裏的一處房產與人發生糾紛。章太炎計無所出,於是不得不嘗試着給在法租界稱王稱霸的杜月笙寫信請予以關照。 杜月笙深知章太炎先生就是自己的“貴人”,於是三下五除二就將這事擺平。這還不算,他親自趕赴蘇州向太炎彙報處理整個事件的過程。

杜月笙此舉倒讓章太炎感覺“此子可教”,言談話語之間,太炎先生提出杜月笙原來的名字“杜月生”雖然質樸卻是缺少文采,如同孔子所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並且提議如果將“月生”改爲“月笙”,意境將會迥然不同;另外還給杜月笙取了一個名叫做“鏞”。 章太炎不愧是大學問家,因爲據《周禮》所載“東方之樂謂笙”、“西方之樂謂鏞”,月下笙簫相和,其意境其情趣,非是常人所企及的。

點畫之間依稀文人風範的杜月笙

杜月笙告辭,章太炎興趣依舊盎然,卻發現茶杯下有一張兩千元的支票。原來杜月笙知道太炎先生不事生產,因此生活捉襟見肘,又考慮到先生的尊嚴,於是通過這種方式接濟先生。太炎先生會心一笑,覺得杜月笙還值得點撥。

從此以後,杜月笙不時到章府請教,章太炎倒也知無不言。杜月笙適時奉上“束脩”,章太炎也坦然接受。

其實杜月笙何止對章太炎如此,即使√楊度、章士釗、秦聯奎、江一平、鄭毓秀、唐世昌等名流一樣待如上賓,禮敬有加,不使其有凍餒之虞。 杜月笙出錢資助教育文化事業,在法租界創辦正始中學,在老家浦東耗資十萬元修建“浦東杜氏藏書樓”,並附設私塾。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日,杜氏家祠在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東高橋鎮落成,蔣介石、熊式輝、何鍵、張學良、張羣、于右任、王寵惠、段祺瑞、吳佩孚、張宗昌等權豪勢要都送了匾額或祝詞,各界貴賓六千餘人光臨,章太炎則以《高橋杜氏祠堂記》曲盡其妙。 在文中,章太炎以厚重的文史底蘊,以獨特的筆觸,將杜氏和帝堯、杜伯、範氏天衣無縫結合在一起。尤其對於杜鏞也就是杜月笙更是不露聲色、妙趣天成地予以褒揚。

末孫鏞自寒微起爲任俠,以討妖寇,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傑皆宗之。 餘處上海,久與鏞習識。祠成而鏞請之爲記。 因爲章太炎久與杜鏞交遊,所以杜月笙才得以在祠堂落成請章太炎爲之序,能夠一識章太炎就非常不易了,還用了一個“久”字,杜鏞的身價瞬間不知其幾了。 杜氏在漢唐,其爲卿相在以十數,盛矣。 此一句蓋言杜氏在漢唐代有顯人。 不朽者,惟立德立功立言,宜追視杜氏之先,立德莫如大司空林,立功莫如當陽侯預,立言莫如岐公佑,其取法非遠也。

無論是立德還是立功或者立言,杜氏皆有可觀者,以杜林、杜預、杜佑爲傑出代表 。鏞既以討賊有功,其當益崇明德,爲後世程法。然後課以道蓻,使其就文質,化爲畔 ,以跂於古之立言者。 有是三者,而濟以和宗族,勤地材,則於守其宗祊也何有。不然,昔之九望,奄然泯沒於今者七八矣。雖有丹楹之座,窮九州美味之饗,其足以傳嗣者幾何?籲,可畏也,乃記之云爾。 杜鏞有此列祖列宗,豈能無所作爲,乃足以不朽。

杜月笙墓地

其實,杜月笙更值得稱道的是,在其臨終時將所有的欠條一把火燒點。他明白,這些欠條本來是恩,倘若後人一討要,便結怨了,那樣豈不是辜負了自己的初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