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磐石之心

蚂蚁2.1万亿,到底贵不贵?

这几天,都在议论蚂蚁的2.1万亿市值到底贵不贵?有读者看完了上篇文章《蚂蚁上市在即,马云这一怼意义深远》后,让磐石之心谈一谈。笔者斗胆进行一次简单的分析。

蚂蚁是一家金融中介公司

很多读者虽然每天都在用支付宝,也用花呗购物,但是并不知道蚂蚁集团的收入来源。很多人认为,蚂蚁就是银行,或者蚂蚁就是支付宝。

从蚂蚁的招股书看,它的收入来源分为三部分: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创新业务。

数字支付和商家服务,就是读者们熟悉的支付宝收付款业务, 这块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从2017年的54.9%,一路滑到现在的35.9%。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是花呗、借呗以及代销金融理财的佣金收入,这块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44.3%,到现在的63.4%。

创新业务,是指区块链(Blockchain)、AI(人工智能)、金融安全(Security)、万物互联(IoT)、云计算(Computing)等,营收占比0.8%,忽略不计。

所以,总体上来讲,蚂蚁集团是一家帮助金融机构卖贷款、理财的中介公司,就像是房产中介,收取的是佣金。

中介,是一种本钱很小,风险极低的业务,所以最为赚钱。这块业务不断增加,成为蚂蚁集团的核心。

但是在其招股书,与对外宣传上,蚂蚁说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为了彰显自己的金融科技,还把蚂蚁金服的名字变成了蚂蚁金融科技集团。

当然,蚂蚁做中介,依靠的是金融科技获取用户,用大数据做风控。所以金融科技与中介业务,不可分割。

但是之所以如此强调科技属性,还是为了做高市盈率和市值。

因为如果按照银行的估值,只有10倍到12倍的空间。现在的蚂蚁是以46-60倍的市盈率上市的,是银行市盈率的4-6倍。

简单讲,蚂蚁之所以弱化中介业务属性,提高金融科技属性,是为了卖个高价。

蚂蚁本应该值多少钱?

投资、炒股的金律是,在合适的价格买对的公司。蚂蚁是一家对的公司,关键是价格合不合适。

蚂蚁集团,到底值多少钱呢?公众号"资本侦探"利用分类加总估值法,对蚂蚁做了估值:

1、 数字支付业务的估值,参考paypal的估值,以目前Paypal在美股2382亿美元的二级市场市值(截止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后市值),在考虑收入增速及盈利性的同时,按照2.3倍较低倍数计算蚂蚁集团支付业务估值,蚂蚁集团第三方支付业务估值将在1000亿美元上下。

2、 由于数字金融科技的利润未单独披露,这块中介业务的估值参考360数科、中国平安、乐信金融,可以给予10倍市盈率。蚂蚁集团数字金融科技业务2020年预计盈利将为350亿元人民币左右(1064*33%=351),按照金融企业普遍不超过10倍的市盈率水平对应估值约为3500亿元人民币(3500/6.8=515亿美元)。

3、 按照公司微贷科技业务贡献收入占总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62%左右估算,蚂蚁集团目前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估值在800亿美元(500/62%=800)体量范围上下较为合理。

因此,蚂蚁集团总的市值大概为1000亿美元+800亿美元=180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蚂蚁的高速成长性和垄断优势,可以给2000亿美元的市值。

但是2.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3000亿美元了,还有投行给出4000亿美元的更高市值。

所以,蚂蚁集团以2.1万亿元上市,到底贵不贵呢?大家也可以自己测算一下。

希望不要重蹈小米覆辙

这时候,我们不由得想到当时的小米集团在港股上市。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但是却把不足8%营收的服务业务作为招股书的重点,使劲宣传。

如果按照硬件公司估值,苹果当时的市盈率16倍,其他硬件企业的市盈率普遍在12倍左右。但是小米上市的时候是按照37倍发行的,比硬件企业贵了2倍到3倍的样子。

当时雷军说,一定要让股民赚到翻倍。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小米从开盘第一天的21港币一路跌到8.28港币。

小米在许多股民心中,那简直是神一样的公司啊。为何股价一路下跌呢?道理很简单啊,上市的时候卖贵了,所以要价值回归。

即使是今年因华为手机业务受限制而导致小米股价反弹到20港元,也不过刚超过发行价的2%。三年来,小米的股民都在承受着巨大的亏损。

当前投资蚂蚁的热情十分高涨,特别是支付宝上炒作和销售蚂蚁配售基金,后浪们都冲个进来了,很多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棵韭菜。

蚂蚁集团以3000亿美元的市值上市,是否会和小米一样面临价值回归?市场会给出答案的,我们也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