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瓜分遗产”收获最大的两个国家。特别是乌克兰,继承了众多苏联航空工业精华部分,其中就包括了安-124“鲁斯兰”运输机。然而,20多年过去了,乌克兰在不断“败家”的同时还和邻居俄罗斯闹得水火不容,再加上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乌克兰航空工业也一蹶不振。近日,乌克兰副总理乌鲁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乌克兰已经无力复产安-124了。

由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发设计的安-124在1982年实现首飞,于1984年正式批量生产。由于体型巨大,工序复杂,当时能够组装安-124运输机的苏联仅有两家,除了俄罗斯境内的“航空之星-SP”航空制造厂外,就是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安东诺夫航空公司下属工厂。在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划归乌克兰,由于安-124的大批半成品和零件都位于这家公司的总装厂内,它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乌克兰财产。按照原来的计划,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希望继续组装完成这批运输机。不过,由于独立后的乌克兰政局动荡,财政状况也始终不如人意,因此该公司根本无法得到足够丶资金继续完成生产计划。直到1994年,乌克兰的安-124总装项目全面停止,其总产量也停留在了17架。

由于缺少政府的支持,安东诺夫航空公司不仅无力进行后续项目研发,为了自身的生计不得不转型发展。其中,在转型成立货运公司之后,安-124也被广泛用于大型货物空运市场。由于在这一领域,安-124充分发挥了航程和载货量优势。特别是在机体结构方面,安-124拥有梨形截面机身,机头和机尾部分安装有全尺寸货舱门,可以从上方和左右共三个方向打开,让货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卸载出入。凭借着这些优势,安-124在商用市场风生水起,即便每小时租赁费用高达6000-8000美元,依然供不应求。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仅仅是在2018年,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就借助安-124掌控了全球超大超重型货运市场35%的份额。

尽管说安-124的商用转型非常成功,但由于服役年数越来越久,各种零部件奇缺的问题也凸显出来。由于很多核心零部件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自2015年俄乌交恶以来,正常的供货渠道被切断,安-124的生存危机也相应到来。目前来说,乌克兰政府没有资金再度恢复安-124的生产线,另一个拥有生产能力的俄罗斯也对此毫无兴趣。早在2018年,俄罗斯伊留申航空集团就正式宣布,将研发一款替代安-124的新型军用运输飞机。据该集团总设计师尼古拉塔里科夫介绍,新型运输机除了在大小尺寸上延续安-124的基本状况之外,载货量进一步提升。按照研发计划,这款新型运输机有望在2025年左右完成设计定型。

随着安-124即将成为绝版飞机,另一款巨无霸型军用运输机安-225的命运也越发引人关注。据乌克兰副总理乌鲁斯基透露,土耳其有意从乌克兰接盘第二架安-225运输机。据悉,土耳其政府是在采购安-124无果后才转而求购安-225的。由于目前全球唯一一架安-225依然在安东诺夫航空公司服役,土耳其就退而求其次,希望以参与建造的方式获得尚未完工的第二架安-225。自1991年就停工的这架安-225目前已经完工7成,按照安东诺夫航空公司CEO奥利克桑德·多内茨介绍,要彻底完工至少还需要4.6亿美元。土耳其人能否一掷千金,让这架巨无霸重新升空,我们将拭目以待!(舍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