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影响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后勤保障。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爆发对峙冲突,除了双方的常规军事力量、武器装备引发关注之后,两军的后勤保障系统也成热点话题。特别是严冬将至,两国边防部队的过冬问题首当其冲。仅仅是在食品储备方面,近期我军班公湖边防部队就展示了大批保温菜窑,让无数军迷见识到我军后勤保障体系的强大。反观印度方面,相关保障措施和基础建设都严重滞后,印军高官甚至怒斥总理莫迪,坦言印度在这一领域至少落后中国20年。

可以说,边境地区的严寒气候,是中印双方面临的共同难题。尤其是食品方面,除了相应的军用口粮之外,能够在边境地区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对于所有边防官兵来说,一度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事情。尽管我军后勤保障部门一直非常重视高原边境地区官兵的食品供给,但由于气候条件与交通运输状况的限制,高原边防部队能够吃到的蔬菜普遍只有白菜、萝卜、土豆。毕竟,这三种蔬菜都具备耐寒和储备时间长的特点。特别是在大雪封山之后,这些食材也就成为仅有的绿色食品了。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保障边防官兵的战斗力,我军后勤科研部门继续在食品保存方面下足功夫。以班公湖地区我军新建设的保温菜窖来说,除了具备储备空间大的特点之外,它还有防潮抗冻、恒温保鲜的优势。据悉,后勤部门在老式菜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最终修订了新的技术标准,编写出完善的建设手册由边防部队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保温菜窖的建设。特别是在采用了新型智能通风设备之后,保温菜窖内部的温度、湿度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鲜效果也更加突出。除了老三样之外,目前已经有更多种类的蔬菜瓜果被储存到了保温菜窖之中,一次储量足够边防官兵变着花样吃上半年以上。

和中国边防部队大批量修建新营房、新菜窖的动作相比,边境另一头的印度边防部队就境况惨淡了。此前,尽管众多印度媒体先后报道,为了支持前线,印度军方调派了大量卡车、军机,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运输物资。然而,随着近期这些地区气温骤降,交通路况也不尽如人意,印军的前线供给变得越发困难。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印军高层为了鼓舞士气,还专门在列城召开记者发布会,并宣布印军已经储备高达20万吨物资。然而,几名驻扎在锡亚琴冰川的印军士兵却在社交平台上揭穿了这个“谎言”。从他们拍摄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前线印军的主食都是冻成冰块的土豆、西红柿和鸡蛋。要知道,即便是最精锐的印度山地部队,目前在边境地区也只能借助简易营房或帐篷取暖,根本没有技术和精力去管蔬菜水果的保温储存问题。甚至,由于保温条件差,物资匮乏,很多印军士兵都被冻伤,厌战情绪无处不在。

从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印边境高原地区冬季气温普遍在零下40度左右,在大雪封山物的前提下,即便印军正在全力从美国采购大批冬季防护物资,也很难如期足量供应前线。只能说,东方大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印度无法想象的生产供应能力。按照这样的实力对比,在不考虑武器装备性能、战术应用的情况下,印军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舍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