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自古英雄多磨難

趙匡胤出發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爲,一個在一線城市長大的孩子,此刻終於有機會,走出城市,來到廣袤的農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國家最真實的情況。

古代可不像現在,你要去某地,直接坐飛機或者火車,從A點到B點,中間你的印象完全就是在交通工具上面。

趙匡胤要去找工作,這一切可都得靠他的兩條腿,儘管《宋史》上對於這段篳路藍縷的生活記載的並不多,但各種文人筆記和民間傳說,對於他這段時間的經歷,那是各種添油加醋的演繹,歸結爲一句話那就是趙匡胤這段時期,很窮日子過得很艱苦。

太祖的日子原本可能不會這麼苦,他的第一站是南下,投奔自己父親的好朋友,隨州刺史董宗本,在這裏他很快謀到了一分差事。

儘管各類小說筆記熱衷於各種演繹,但是對於特別細節的東西我們已經無從得知,比如趙匡胤在隨州的具體工作是什麼,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是否寄回家裏等,這些都無從考證。

但可以肯定,趙匡胤的這第一份工作做得很不錯,畢竟趙匡胤是從大城市來的,不管是最早的洛陽還是後來的開封,趙匡胤的見識和能力,都不是小小的隨州成能比的。

以上的這些很容易成爲職場的優勢,但成年人的世界,那會這麼簡單,很快趙匡胤就遇到了麻煩,且還是個不小的麻煩,這個麻煩來自於董遵海,隨州刺史董宗本的兒子。

原因其實很簡單,趙匡胤搶了他的風頭,無論是工作上還是日常的生活,趙匡胤是那種能夠讓人迅速產生好感的人,這種特質我們稱之爲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說起來很虛,但的確存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會存在這樣的人,那就是大家對他總是有莫名的好感,喫飯喝酒總想叫上他,跟他在一起,就會莫名的信任他,這並不是什麼玄而又玄的東西,只要我們仔細回想,大概自己總會遇到過一兩個這樣的人。

能力和魅力有時候也會是一把雙刃劍,看趙匡胤這麼風頭十足,董遵海有點嫉妒了,於是總找趙匡胤的茬,在那個君臣失序軍閥割據的年代,去留不過是地方長官一句話的事。

於是趙匡胤在隨州只待了半年,就離開了,我們不能指責一個做父親的偏袒兒子,這樣的事情從古至今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也沒必要冷嘲熱諷這個隨州刺史。

趙匡胤的第二站是復州(今湖北天門市),這次他來投靠的對象是父親的老部下王彥超,這個王彥超倒是個念舊情的人,非常客氣的擺宴招待了趙匡胤。

而且期間還非常大方的贈予了一盒錢,如此和諧的場面,讓趙匡胤還有點激動,武將就是不一樣,如此直接,在文官那裏受得氣,總算可以在武將這裏好好施展抱負了。

武將果然就是武將,酒足飯飽之後,王彥超直接請趙匡胤離開了自己的轄區,當時的趙匡胤一定很鬱悶,他完全不知道這裏面哪裏出了問題。

儘管多年後,趙匡胤和王彥超已經成了大宋的君臣,在一次宴會上趙匡胤還問王彥超當初爲什麼不收留自己,王彥超則巧妙的回答說,當時就看出來皇帝陛下不是凡人,自己廟小容不下。

儘管趙匡胤歷來被認爲是個寬厚的人,在這件事上他顯然有點惡作劇的意思,當時只有21歲的趙匡胤肯定不明白怎麼回事,但是做了皇帝的趙匡胤,在經歷了一番社會的歷練之後,早就應該明白當年的遭遇。

小孩子與成人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孩子的世界充滿了親情和感情,看着跟父母談笑風生關係很好的叔叔阿姨,總以爲那也是自己的親人。

但事實上,父母從來不會告訴你,他給你介紹的某某叔叔,看上去非常的和善和親密,事實上他們可能卻是對手,甚至是仇敵,你看到的只不過是官場必要的禮儀罷了。

現在顯然無法具體推測王彥超的動機, 但很顯然這和當時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有關係,五代亂世各種人物之間複雜的關係,遠比歷史本身要複雜,所以在這裏也不必過分糾結爲什麼,而是馬上要回答怎麼辦的問題了。

因爲趙匡胤現在肚子餓了,王彥超大概只給了趙匡胤離開復州不至於餓死的錢,但正是年輕體力旺盛的時候,趙匡胤很快嚐到了人生最難以忍受的痛苦,餓。

(05)堅守還是沉淪

餓,應當是人類最無法忍受的痛苦,關於趙匡胤捱餓的各種記錄都有很多,最經典的說法是有一次趙匡胤餓的實在不行了,跑了寺院裏的白菜地,偷喫和尚的白菜。

宋朝是佛教徹底中國化的這麼一個時代,在後世的各種記錄中,趙匡胤落魄的時候,跟和尚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說這次偷喫白菜的故事。

在古代的版本里,就是有一天一個和尚在睡午覺,夢到一條金龍降世,於是跑到自己菜園子裏一看,果然有一條金龍盤踞在自己家的菜園子裏。

沒辦法,徹底中國化之後的佛教,也是要討好皇帝的,比如在經歷的各種磨難之後,據記載趙匡胤遇到一個和尚,和尚指點他不能再往南走了,往北走纔有希望,果然不久之後,趙匡胤就遇到了郭威南下平叛的部隊。

這種說法顯然也是附會,當時中原王朝是後漢,傻子都知道,南邊還有個非常強大的政權,叫做後唐,你一直往南走那萬一去給南唐效力了怎麼辦。

如果是個普通的爲生計奔波的青年也就算了了,趙匡胤他爹可是個禁軍小頭目,趙匡胤這點領悟力還是有的,他不可能去給南唐效力。

這期間趙匡胤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有一次他跟人賭博,是市井裏最常見的賭場,結果趙匡胤贏了之後被人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這個日後的太祖皇帝,這次終於感受到了底層的險惡和真實處境,趙匡胤的個人武功,在歷代所有皇帝中,那都是數一數二的。

我本來想寫他的個人擊技能力是第一,但一來武功這種東西真得沒法比較,而來也是爲了避免無謂的爭議

關於宋朝或者宋朝的人物,只要是我認爲是對的,哪怕是有爭議我也會寫,但是關於趙匡胤個人武功的評斷,這個是不是皇帝中第一,我覺得沒有意義。

而且趙匡胤作爲皇帝,個人擊技能力過於強的話,會影響他的很多判斷,儘管不能很明確的說,趙匡胤的武功是皇帝中第一,但可以肯定,他的功夫很厲害。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裏,蕭峯在聚賢莊懷着悲憤的心情,用太祖長拳打敗了少林寺高手,這段描寫並不是空穴來風,這裏的太祖就是趙匡胤。

喬峯在這裏用這個武功,一方面說明這套武功很厲害,另一方面也是喬峯內心的一種堅守,一種對於道義的堅守。

說回趙匡胤,在亂世你擁有一身武功,這個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控制的不好,這種好事很容易淪爲壞事,因爲你比別人更容易做壞事。

在那樣的一個世道,你都很難說什麼是正義,活着纔是硬道理,趙匡胤沒有沉淪,他堅信各種苦難一定會過去,投軍報國,改變這個遍野亂象叢生的社會,慢慢的在趙匡胤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趙匡胤之所以成爲宋朝的太祖,而不是朱溫,個人的內心深處的想法也是最重要的,但就算你理想再過,也得先解決喫飯問題,但機會很快就來了,趙匡胤北上途中,遇見了郭威。

(06)英雄相惜

歷史記載總是聊聊數筆帶過,但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簡單事實,背後卻藏着一個人的真實處境和想法。

前面說過,這段求職兼流浪的生涯,在兩年的時光裏,趙匡胤成長了不少,他已經確定了人生的方向,遇見郭威只是個平淡的說法,對於個人而言,這裏麪包含了巨大的個人眼光和選擇。

郭威是誰,不要說趙匡胤就出生的軍營的人,就算是普通人也知道,此時的郭威是後漢軍中第一人,趙匡胤要去投奔郭威。

你只有起點高,才能達到更高的目標,前面的求職經驗告訴趙匡胤,他們都不行,只有跟着郭威纔能有前途,就算是郭威後來沒有稱帝,就憑藉郭威的地位,趙匡胤的人生也差不到哪去。

可問題是,大家都知道郭威是後漢軍中第一人,就跟現在的招聘雙向選擇一樣,你看的上公司,公司不一定能看上你。

結果,穿的有些破舊的趙匡胤見到了郭威,簡單的問話之後,趙匡胤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想當兵的想法,郭將軍不但同意了趙匡胤的請求,而且看到趙匡胤器宇不凡,直接留下做了自己的起兵。

郭威也是親兵出身,他是後唐莊宗李存勖親兵,所謂親兵就是時時刻刻要保護將軍的那種,時刻貼身保護也就意味着,你能時刻見到將軍,就這麼一個起點,就超過了但是百分之九十的人。

成功並不是毫無來由的,三歲看到老的確是誇張了,但大部分人最終的成功,從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能看出來,僅僅是和郭威的短暫交談,就能讓郭威決定留下趙匡胤做自己的親兵,這樣的趙匡胤不用多說,他所展現出來的氣質,已經是讓很多人刮目相看了。

就這樣年紀輕輕的趙匡胤開始了自己的從軍生涯,時刻跟着郭威,有幸讓趙匡胤親眼目睹了一件事,而這件事將徹底改變中國歷史的進程。

儘管當時趙匡胤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兵,但越是這樣,這種親眼目的的刺激才更強烈,從此以後,這一幕就強烈的印在趙匡胤的腦海中。

那麼這件改變了郭威和趙匡胤命運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呢,趙匡胤跟了郭威之後,又發生了是怎麼樣的故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