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主角終於出場了,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這個系列我目前先定名爲《夢裏大宋知多少》,算是多年心願的一個開始吧。

這年頭有各種粉兒,我可以明確的說,我不是宋粉兒,我是宋朝的鐵桿(原本寫的是nao can 粉系統提示這個屬於不文明用語)粉,可以大膽的說,中國所有朝代中,我最喜歡宋朝,如果穿越我願意穿越到宋朝。

這並不是一本單純歷史書,歷史類圖書中最被普通大衆熟知的有兩本,一本叫《萬曆十五年》,一本叫《明朝那些事》,都屬於歷史通俗讀物。

通俗讀物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嚴謹,所以動不動就有學者出言說這兩本書寫的簡直就是垃圾,這其實是個兩難。

要論嚴謹,那現在乾脆就不用寫任何歷史書了,你再嚴謹你能嚴謹得過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再加上春秋,中國歷史的底色就是這些,原原本本一字不差的下來,才叫嚴謹,否則都有不嚴謹的嫌疑。

原本這就是個注意力爭奪的時代,我所寫的宋朝,是我理解的宋朝,甚至是我夢裏的宋朝,在這裏你能感受到宋太祖北伐的心情,也能看到開封的富庶,嬉笑怒罵纔有意思。

所以一開始就先要說明,這是個不嚴謹的著作,但所寫的歷史必然都是有明確出處的,我不會編造故事,這一點是最基本的,你大可以放心,但是會想象場景。

歷史書裏從來沒說過,趙匡胤早飯喫了什麼,但趙匡胤早上肯定會喫東西的,這就屬於必然場景之合理想象。

在目前的中國做個宋粉還算是中等幸福吧,最幸福的是做漢唐粉,似乎有天然的道德優勢,其次是明粉,因爲明朝離我們近,可以說的事情很多。

處境最差勁的是清粉,這個世界上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事實上成爲一名清粉很容易,只不過是不敢大聲說出來,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

言歸正傳,開篇第一句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如何誇趙匡胤。

(01)夸人是門學問

在動筆之前,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夸人,具體來說是如何誇趙匡胤,當然歷史上誇趙匡胤的人很多,前些日子看到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

是個日本人寫的,講談社有一套中國歷史的叢書,寫到宋朝的時候,作者寫了這麼一句話,以下文章,爲了表示對趙匡胤的尊重,全部都不出名字,只有太祖代替。

日本很多方面都保留着中國古代的傳統,這種不直接寫名字的確是傳統的尊重方式,不過對於現在我們的語言習慣來說有點不合適。

儘管我也很喜歡趙匡胤,但是如何全部只用太祖的話,會顯得不自然和生疏,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直接說名字,還真乾脆叫老趙,更符合現代語言的尿性。

歷史上誇趙匡胤的人很多,我看來看去覺得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船山誇的最好,原文如下,看了以後,先不要着急說我瘋了,原文如下:

趙氏起傢什伍,兩世爲裨將,與亂世相浮沈,姓字且不聞於人間,況能以惠澤下流系邱民之企慕乎!其事柴氏也,西征河東,北拒契丹,未嘗有一矢之勳;滁關之捷,無當安危,酬以節鎮而已逾其分。以德之無積也如彼,而功之僅成也如此。

這句話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趙家祖上無德,近世無功,趙匡胤本人更是功未立,純粹跟着柴榮混日子。

停一下停一下,你不是說找一個誇趙匡胤誇的最好的嗎,王夫之雖然是明末清初思想界三巨頭,思想深刻程度遠超同時代大儒,就算他思想再深刻,但是上面的這段話,怎麼看也不像是在誇趙匡胤的呀。

我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

誇太祖皇帝的話那麼多,爲什麼我偏偏選了這樣一段看起來有點“詭異”的話呢,這裏面其實有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趙匡胤的底色是什麼。

趙匡胤的底色直接決定了宋朝的底色,這一點很重要,上段話看着詭異,實際上是王船山讚美趙匡胤用的是中國最傳統的,也是最高的讚美方式,把這一切解釋爲天命。

船山先生雖然學問很大,但是在這裏他的邏輯很清楚,趙匡胤既然祖上無德,近世武功,但是爲何還能結束五代的亂世,建立一個如此偉大的朝代呢?

王老先生說,這就是天命,中國人往往把不可解釋的東西,最終都歸結爲天命,同時也用了誇趙匡胤的終極路徑,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老話——世有大年,不在多服補藥;天生名將,不必多讀兵書。

古人用一句天命來解釋,那是因爲很多事的確很難解釋,但很難解釋,並不意味着不能解釋,趙匡胤的底色,要從他的起點說起。

趙匡胤的起點,實在是太好了,注意我這裏說的是好,而不是高。

(02)好與壞必須有個標準

評價一件事的好壞,你首先得有一個標準,沒有標準的話,那就是雞同鴨講,雙方看上去是在爭論,實際上卻是處在兩個平行的邏輯系統裏,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我既然說趙匡胤的起點好,就一定要說明這個好的標準是什麼,這個標準其實就是我們穿越到古代的標準。

我們經常會說,假如讓你穿越到古代,你最喜歡的朝代是哪一個,這裏面是隱含了一個基本的前提的,那就是羅爾斯所說的無知之幕。

無知之幕是當代政治哲學的一個重要比喻,什麼叫好的政治設計,那就是假設我們的制度是一張白紙,現在我們要去設計它,我們被擋在一個巨大的黑幕之後,當黑幕揭開,就是我們要去的世界。

當我們設計制度的時候,我們必須忘記我們的一切身份,也就是說,當黑幕揭開,我們有可能成爲任何人,只有在這樣情況下設計出來的制度纔是最好的。

穿越到那個朝代的問題,跟這個無知之幕是一個道理,但我們說起穿越的時候,我們必須假設我們可能會成爲任何一個階層的人。

如果你確信,你就是社會人口排名在萬分之一靠上的,那你實際上穿越到任何一個朝代都一樣,包括最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或者是五胡亂華時期。

只要你能達到社會總人口萬分之一之上這個級別,任何時間點的穿越對你來說都是一樣的,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錦衣玉食,一模一樣的生活的很舒服,活的很自在。

我們說古代某個時期好不好,必須假定我們是普通人,甚至是要看最底層的人過的怎麼樣,這樣標準下,討論哪個朝代好,纔是有意義的。

也就是說,作爲一個普通人,我們會覺得那個朝代是最好的,而趙匡胤創立的宋朝,恰恰是普通人最好的時代, 而一切的起點,就在趙匡胤的出身上面。

說起來趙匡胤的出身,有個八卦很有意思,五代時期可以說是第三好的皇帝李嗣源,有一次向上天做了一篇禱告詞,意思是,我是一個番人,實在是沒有資格做中原的皇帝,求上天降下來一個聖人統治這片土地吧。

可能上天聽到了,第二年在洛陽的夾馬營趙匡胤就出生了,這種事純屬湊巧,但也的確反應了五代時期沙陀人的一個心理,總覺得自己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這種心裏,雍正也有,還寫了一本叫做《大義覺迷錄》的書,頒行天下,後來乾隆看了舉的很不妥,就徹底禁止了這本書。

書裏雍正很委屈的說,自己雖然是“蠻夷”,但現在已經統治了天下,而且比原來統治的好,你們就不要鬧事了,乾隆之所以禁了這本書,是因爲乾隆時代,滿人心態已經不一樣了,完全把自己當做是主人了。

這種變化,並不能說明乾隆就比雍正更厲害,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所產生的必然結果而已,五代亂世中間三個都是沙陀人的王朝,多少有點客人突然做了主人的感覺。

桀驁不馴的人,那會肆意掠奪財富,甚至是爲了皇位可以犧牲原來的土地,石敬這個沙陀人,就是典型的這種心裏。

而李嗣源始於另一種典型,心裏誠惶誠恐,知道自己原來不屬於這裏,所以總想做點什麼好事,來融合進來,所以李嗣源成了五代少有明君。

李嗣源的祈禱詞發表後的第二年,趙匡胤出生了,照例肯定是各種異像和祥瑞,老趙的肯定也寫了,但寫的已經屬於非常樸實的了,甚至有點文學修飾的話,感覺這都不算是祥瑞。

比如說生下來有香氣,再比如說有金光閃閃,完全沒有此前帝王出生時霸氣,但正是這種自然與不霸氣,奠定了趙匡胤人生的基調。

這種基調就是不誇張,一切都是溫和而有力的,對於一個帝王來說,趙匡胤的家世,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先說說他的家世,再說爲什麼好。

(03)什麼纔算是好家世

老趙家譜系很簡單,簡單來說就是:

高祖趙朓,做過縣令,曾祖趙珽做過藩鎮的屬官,祖父趙敬,做過刺史,父親趙弘殷,在禁軍中任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趙匡胤家時代爲官,但全部都是很小的官職。

做的都是基層的小官,爲朝廷效過力,也給藩鎮打過工,放在全國的社會結構中,趙匡胤出生的時候,他們家屬於典型的,能夠溫飽的小康之家。

這樣的出身,一點也不高,但是也不能算低,放在整個社會的分佈中,屬於中產階級,而這樣不算高的出身,對於個人而言,可能不好。

但是對於一個皇帝而言,卻是非常好的開局,開國皇帝的出身太高或者太低了,都不好,對於國家來說可能就是災難。

出身高的皇帝,對下層不瞭解,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完全漠視底層百姓的利益,以司馬懿爲代表的司馬氏家族就是典型的例子。

出身太低也不好,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你出身低到塵埃裏的話,你做了皇帝之後,心腸都是硬的,往往會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

趙匡胤出生在小康之家,對於他的個性塑造是決定性的,而且家庭環境也非常好,成年之前父母雙全,這一切都造就了趙匡胤人格底色溫暖的一面,正是這種溫暖的底色,讓趙匡胤的個人魅力也非常突出。

陽光快樂的趙匡胤無憂無慮的長到21歲, 家裏都給他娶了媳婦,才決定出去闖蕩一番,在他整個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體會到五代時期的那種動亂與顛沛流離。

這樣的原生家庭,給了趙匡胤安全感,也讓他的內心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溫暖的看法,小時候調皮事兒頂多就是騎馬的時候,撞到了城門上,這樣的日子對於一個在軍營里長大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平淡了。

於是在21歲那樣,趙匡胤決定出去闖一闖,對於這件事,我們沒必要遵守古人說的,這是太祖有大志氣,這明顯是以結果推斷原因。

21歲的趙匡胤離家闖蕩,對於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像考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遠離父母的城市。

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古往今來很多事都變了,但人性其實沒有改變什麼,趙匡胤出發了,作爲一個前21年都平平淡淡人來說,這次出去闖蕩,內心一定是激動無比的。

面對如此廣闊的天地,趙匡胤的這次外出,將帶來改變歷史進程的影響,但在當時一個小夥子的眼睛裏,這就是一次充滿了未知與挑戰的遠行。

趙匡胤的這次遠行,到底會遇到什麼,又會給他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