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埇桥区结合实际,以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在减负扩权增效上持续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向纵深发展。

明确职责,为社区瘦身减负

推行事项准入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权责范围,全面清理社区承担的不合理负担,严格落实城市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清单、城市社区依法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主要事项清单、社区日常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三项清单”。指导组织全区66个社区对“三项清单”进行公示,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进行规范清理。截至目前,共清理不规范标识标牌180余块。精简社区考核评比。全面取消街道承担的协税护税、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不再进行单项考核。由民政局牵头对社区实行年度综合考核,街道统一组织实施,开展社区检查考核评比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整治,对核准进入社区的考核事项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考核评比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居民群众满意、驻区单位满意的服务评价制度。加强社区资金保障。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积极协调对接相关部门,兑现社区各项经费。已将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兑现“智慧社区”、“三社联动”试点建设配套资金。

厘清权责,为社区扩能赋权

明确赋予三项权力。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评优评先,荣誉申报等的评价权,对公共服务单位、物业公司等评价和年检年审的建议权;在“两代表一委员”、先进模范人物等推荐评选中,充分征求其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意见。执法力量下沉网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初步将全区社区划分为63个一级网格、605个二级网格、2448个三级网格。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明确专人,定期到管辖和服务社区网格报到,参与社区日常基层治理。实行“区(直)属、街(道)考、社(区)用”,将区直部门派驻机构和“执法力量进社区”人员在社区网格中的工作表现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在社区推行“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社区统筹治理能力。全区配备234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社区“大党委”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划定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四类议事工作范围,组织兼职委员共谋举措,并将兼职委员履职情况作为年度和任期述职评议的重要依据。社区吸收辖区内服务职能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强化对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的具体指导,全区66个社区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成员单位315家。

完善制度,为社区提质增效

集中精力抓服务。不断加深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020年以来,全区66个社区均建立社区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共开展社区协商会议120余次,为居民解决重大事项100余件次。全面推进“三社联动”深入开展,三里湾街道纺织路社区作为三社联动省级试点,已孵化6支志愿服务团队,吸纳核心志愿者100余人,吸引楼栋志愿者50余名。党员带头作表率。实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职业特长、身份及其活动规律,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将社区党员分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教育管理。落实“双报到、双通报”制度,依托区域化党建等载体,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密切在职党员与社区的联系,增强在职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共驻共建促发展。社区履行具体责任,发挥融合枢纽作用,加大与驻区单位在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方面的相互开放和统筹使用力度,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9年以来,各驻区单位累计向社区捐赠600余套健身器材,向社区群众免费开放活动场馆35个。各驻区单位累计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0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10余件。

优化队伍,为社区配强力量

扎实开展员额核定工作。区民政局会同区人社局细化专职工作者职责分工,根据社区规模大小、人口数量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分配到各社区使用。强化社区工作者配备管理。重点从从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考核、待遇保障等方面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管理,进一步探索落实社区“两委”干部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激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出台《埇桥区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畅通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上升渠道。2020年,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因文明创建工作实绩突出挂任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进一步激发了村和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刘景阳 晁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