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絕對是一門大學問。有的人,一生一帆風順、左右逢源、高朋滿座、有所建樹;有的人,一生磕磕絆絆、左支右絀、孤苦伶仃、碌碌無爲。這不得不說,一個人的人生質量和一個人的處世哲學具有莫大的關係。

我們經常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現實就是如此。有時候,你可能讀了十年的書,未必就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有時候,別人的一句話,就能讓你豁然開朗、頓時開悟。今天,喜哥就和大家嘮一嘮《說苑》中的8個高級處世哲學,真的很經典,或許勝過你讀十年書。

一、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這句話說明,環境對一個人具有莫大的影響。傅玄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說的也是環境對一個人的巨大作用。壞人,從來就不覺得自己壞;有缺點的人,從來就不覺得自己有缺點;懶惰的人,從來就不覺得自己懶;這就叫“久而不聞其臭”,自己“臭了”都不知道。畢竟,像周敦頤所說“出淤泥而不染者”少之又少。

所以說,一個人要選擇一個好的環境,要選擇一些好的朋友,要選擇一個好的圈子。你周圍的環境,幾乎決定了你的一切。

二、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在日常生活中,巧言令色的人,大多爲人做事不厚道,靠不住。本來嘛,靠得住的人,話語一定不多,說到做到就好了;腦子裏有許多彎彎繞的人,纔會眉飛色舞、天花亂墜,以遮掩某些心裏真實的想法。

三、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孫子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孔子在論語中說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禮記》中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些都是一個意思。

現實生活中,我們習慣於墨守成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想不到的危險和難處總是悄然而至。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你落魄、窘困的時候,糟心事總是接連而至。所以說,一定要做好明天及長遠的打算。

四、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

俗語有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人總是要積極向上的。人生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論語》中有言,“德不孤,必有鄰。”做人還是要嚮往道德的,這是人間大道。它可以讓你高朋滿座,也可以讓你問心無愧。

五、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

司馬遷說,“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這就是“力勝貧”。諸葛亮一生唯謹慎,才搏得蜀漢三分天下有其一,這就是“謹勝禍,慎勝害”。偉人戒驕戒躁,才能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建立新中國,這就是“戒勝災”。

六、金剛則折,革剛則裂。

曾國藩說過,“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爲人剛柔並濟,是一個人能有所成就的必備品質。做人不可太剛,要懂得圓潤,否則定然一事無成。

七、高議而不可及,不若卑論之有功也。

絕大多數人,都有點高看自己的習慣,這是人性使然,不這樣不足以遮掩自己的自卑。絕大多數人,也都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這估計也是人性深處的渴望。絕大多數人,都有點說得多做得少的惡習,這也是人性的懶散。所有這些行爲,都不若卑論之有功也。成績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功勞是積累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八、非其地而樹之,不生也。

《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倘若你所幹的事情,不是自己想幹的、擅長的,那麼你就很難幹出點大的成績。你爲何會幹着你不想幹的事情呢?我想都是因爲生活所迫。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人生有所建樹,就得在你喜歡、擅長的行業裏面,深耕細作,堅持不已。

以上就是《說苑》中的8個高級處世哲學,可謂都是至理名言。細細品味,慢慢咂摸,它會讓你想通一些東西。想通了,就要去身體力行,只有這樣,你的人生纔會慢慢接近你的想象。最後以偉人的話結束,“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