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長慶油田採油六廠(以下簡稱“採油六廠”)按照油田公司“數字長慶、智慧油田”總體規劃部署,瞄準建設智能示範油田目標,通過“信息化+科技創新”等手段,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與生產經營等主營業務的深度融合,爲提質增效裝上“智能引擎”。

模式提檔升級,企業管理“智能換代”

近年來,採油六廠以“油公司”模式改革爲契機,紮實推進“中心站-無人值守站”勞動組織架構優化,率先建成學莊作業區數字化應用示範區,隨後通過完善工藝改造、數字化升級配套、優化中心站佈局等措施,投運中心站19座、無人值守站83座、無人值守井場1046座,實現了“遠程監控、定期巡檢、有人看護、應急聯動”功能,無人值守覆蓋率達到85%。同時,該廠縮減9個管理單元,減少管理層級,實現了人力資源集中再優化,截至10月20日,盤活外包人員623人,有效緩解了勞動用工緊張局面。在此基礎上,採油六廠組織開展報表精簡合併、系統優化等工作,建成了一套覆蓋生產、技術、設備、安全等業務的電子報表系統,全廠報表由145套精簡至86套,完成開發應用56套,報表自動生成比例高達85%,崗位員工日均填寫報表時間由3.5小時縮短至0.5小時,工作週期由“上24休24”轉變爲“上12休24”,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整體應用效果位列同期建設採油廠第一。

功能全面優化,現場生產“智能指揮”

採油六廠持續優化SCADA系統報警功能管理,分類梳理報警點位,貫通作業區與廠SCADA系統報警信息實時推送,實現了中心站、作業區、廠多層次分級預警監控,形成了“兩級平臺三級監控”管理格局,逐步實現了生產過程監控實時化;大力推行SCADA系統預警監控管理,全面實施數字化前端數據採集治理,統一規範報警參數設置,持續完善外輸壓力、瞬時流量等多參數聯動報警功能,切實提高報警識別率,目前全廠正常報警率100%。

該廠始終堅持數字化服務原油生產管理的思路,不斷完善數據採集控制,初步實現了安全生產過程全面監控、科學調度、智能指揮。在生產運行方面,該廠實時監控注水壓力、流量等生產參數,注水井上線率99.6%,油井上線率98.6%,實現了1334口間開井遠程啓停,爲原油生產保駕護航。在安全環保方面,該廠通過在關鍵生產區域增加數據監控及自動控制設備,實現了連續輸油、恆壓注水、流程自動切換等智能操作,大幅提高了生產現場自動化水平。在現場監控方面,該廠建設形成可視化安防管理平臺,實現了“風險作業可視化、區域出入報警化”,讓管理和技術人員將現場情況盡收眼底,真正做到了“運籌帷幄之中,決策千里之外”。

夯實基礎工作,生產運行“智能管控”

加強基礎工作,是提升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該廠以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爲落腳點,注重實戰育才,建成胡十六轉數字化維護實訓基地和胡八十一增數字化維護技能競賽基地,定期舉辦油氣生產物聯網理論培訓班、現場巡迴操作維護實訓班和數字化維護技能競賽,提升了運維人員井場維護技能和站控系統維護技能。該廠堅持學技術、練技能、提質量,以“自主維護分層級、市場服務分界面”爲切入點,構建“產品+服務”的運維模式,將作業區、數字化技術服務大隊、市場化隊伍的數字化維護工作量劃分爲“721”,明確40項維護項目作業界面,極大提高了數字化服務運維保障能力。截至10月23日,該廠自主檢驗變送器2929臺,數字化自主維護站控點位1062個,全面掌握了井場維護技能,基本掌握了站控系統維護技能,爲數字化實現全面自主維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作思路創新,掌上辦公“智能高效”

在疫情防控和提質增效的雙重挑戰下,採油六廠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數字化辦公新模式。該廠大力推廣應用長慶油田移動辦公平臺,利用移動應用和系統集成技術,順利完成了OA文件籤審、合同審批、門戶網站瀏覽等工作任務,全面構建起高效敏捷的掌上辦公模式,實現了“數據多跑路、員工少跑腿”。在定邊基地,該廠着力掃除辦公區域WIFI覆蓋盲區,通過部署視頻會議端、無紙會議服務器、會議平板電腦、無紙化會議管理軟件、內部會議專網等措施,實現了無紙化、高清視頻會議順利召開;同時,統一管理會議資料,提高了保密水平,減少了材料打印、裝訂和分發等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會議耗材費用,有效避免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通訊員 李雲鵬 李海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