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北京報道位於上海靜安區壽陽路的晶科大廈,有兩家上市公司在此辦公,一家是晶科能源(JKS.US),另一家是晶科科技(601778.SH)。兩家企業的掌舵者均爲光伏“大佬”李仙德。李仙德爲人低調內斂,不喜鬧的他鮮少出現在行業論壇上。如今不滿50歲的他,卻已帶領兩家企業登陸美國紐交所和中國A股主板。值得關注的是,繼操盤晶科能源和晶科科技之後,李仙德正在資本市場落下第三步棋。一個多月前,晶科能源宣佈計劃未來三年內將分拆子公司“江西晶科”赴上交所科創板上市。這意味着,李仙德或將坐擁“晶科系”三家上市平臺。10月27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晶科能源方面瞭解到,擬分拆上市主體是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現名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目前晶科能源持有該公司73.3%的股權。晶科能源方面正在緊鑼密鼓地做上市前的籌備工作,希望可以儘快遞交材料,具體上市時間尚不好評估。李氏兄弟“鏖戰”光伏2006年6月,31歲的李仙德開始在光伏領域大展拳腳。據報道,彼時他與李仙華、陳康平(晶科科技招股書顯示,李仙華與李仙德爲兄弟關係,陳康平與李仙德的配偶爲兄妹關係)相關家族成員成立了德晟太陽能有限責任公司,主要通過提供回收硅料爲大哥李仙壽旗下昱輝陽光(現更名瑞能新能源)生產的硅片做配套。不過,深知光伏市場前景後,李仙德決定延伸產業鏈,先後建立起硅錠、硅片、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組件爲主延伸垂直一體化產能。晶科能源招股書顯示,2006年12月,李仙德、李仙華和陳康平成立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爲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爲中國香港的栢嘉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實際由李仙德、陳康平和李仙華在香港註冊成立)。2009年6月,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跨省收購浙江太陽谷能源應用科技有限公司(現爲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進入電池和組件領域,這也是“晶科系”產業鏈佈局進程中的關鍵性一步。在光伏領域,相比英利苗連生、尚德施正榮、賽維彭小峯等,李仙德屬於後來者,但其帶領下的晶科能源卻成長迅速。據《上饒日報》報道,晶科能源2007年銷售收入7.8億元,到了2010年已經達到99億元,翻了近13倍。事實上,剛接觸光伏不久,李仙德便有了赴美上市的想法。2007年8月,李仙德搭建紅籌架構,成立開曼主體上市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即“晶科能源”),隨後通過100%控股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得以最終控股晶科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5月,晶科能源成功登陸紐交所,並通過國內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開展實體經營。李仙德是晶科能源第一大股東,也擔任公司董事長。上市以後,晶科能源加大全球化佈局,其不僅賣組件,還開始建設光伏電站。2011年7月,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上饒市晶科光伏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即晶科科技前身),主要從事電站運營和電站EPC業務等。晶科能源方面曾認爲,發展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電站EPC和電站的垂直一體化模式,既可以擺脫上下游的依賴,效控制成本,又可以根據市場波動靈活調整企業戰略方向。特別是2012年歐美“光伏雙反”衝擊後,國家相關部門在2013年起紛紛出臺政策“救市”,晶科能源便趁機開拓國內下游電站市場。截至2013年底,晶科能源併網發電的電站總量約達213MW。分拆電站業務在電站裝機量不斷提升之時,2014年1月,晶科能源宣佈對下游光伏電站項目進行了戰略選擇研究,考慮分拆該業務上市。“現在市場上對電站持有和運營非常偏好,目前拆分出來單獨上市,可以不受原來光伏製造業務的制約和影響,更好地募集資金,做大這一塊業務。”晶科能源CEO陳康平曾對外解釋。除了融資的考慮,某光伏上市公司董祕告訴記者,電站運營和製造端屬於不同性質運營和盈利模式,會影響投資者評判,不利於對公司整體估值,這是分拆的邏輯。綜合考慮國際融資環境、國內光伏行業支持政策等因素,晶科科技終止境外上市計劃,於2016年完成拆分,並籌劃在國內上市。而彼時,晶科科技與晶科能源已經變成兩家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目前晶科科技控股股東爲晶科集團,李仙德、陳康平及李仙華爲實際控制人,持股39.31%。而晶科能源2017年二季度報告也顯示,其業務重心轉向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製造業。值得一提的是,在晶科科技上市前夕,做空機構博力達斯指控李仙德“搶劫”了晶科能源,其中提及李仙德以低於市值40%的折扣價收購了晶科電力(即晶科科技)等。儘管受這“小插曲”影響,晶科科技依然於2020年5月登陸上交所主板。在民營企業中,晶科科技的電站業務位居前列,到2020年上半年裝機規模合計超3GW。但是,其一直面臨的高負債、現金流緊張現實卻很“骨感”。2017年~2020年上半年,晶科科技資產負債率分別爲79.04%、75.68%、71.81%和66.01%,呈現逐漸降低趨勢。截至2020年上半年,晶科科技總負債仍高達211.56億元。其中,公司流動資產125.73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已超90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晶科科技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同時,晶科科技也在加速“補血”。除IPO上市募資的26億元,晶科科技還發行6億元債券,新增銀行綜合授信額度22.4億元。緊接着,晶科科技又在9月拋出了可轉債融資30億元計劃。製造板塊再回歸?電站業務前腳分拆上市,晶科能源的製造板塊上市緊接着提上日程。9月下旬,晶科能源在宣佈分拆子公司“江西晶科”赴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時,曾對外表示,公司董事會已批准了一項江西晶科的股權融資計劃。根據該計劃,國內知名第三方投資機構,晶科能源創始人李仙德、陳康平和李仙華,以及公司高級管理層同意向江西晶科投資共計31億元(約合4.58億美元),佔江西晶科股權的26.7%。該交易預計於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江西晶科交易前估值爲85億元(約合12.6億美元)。10月27日,晶科能源方面告訴記者,目前晶科能源對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爲73.3%。這意味着上述計劃10月底前完成的交易已經完成。上述某光伏上市公司董祕向記者推測,晶科能源應該將重要板塊(主要製造板塊)打包上市,未來晶科能源會扮演一個控股平臺的角色。李仙德曾撰文提及晶科能源分拆回A股的原因。他給予了這樣一個情景式的回答:“理由沒那麼偉大,一天,一個高管鬱悶着一張都快哭出來的臉,來問我,‘老闆,我們到底差在哪裏,我們產品不如人家嗎,技術不如人家嗎,銷售不如人家嗎,品牌不如人家嗎,全球化能力不如人家嗎,人不如人家嗎,我們差哪了?’”他先反問再自答,“差哪裏了?而就差這裏了,現在補上它。”在業界,晶科能源的組件產品質量、技術、銷售和品牌位居全球市場前列,尤其是其多次打破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功率行業記錄,並在2016年~2019年拿下了全球組件出貨量排名“四連冠”。“如果我們能成功回A股上市的話,對我們下一步的融資和發展肯定是有很大的幫助。”晶科能源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事實上,估值偏低,融資受限是光伏中概股在國外資本市場面臨的普遍問題。談及在美國市場企業被低估問題,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因爲美國資本市場偏好概念股,比如科技概念。對於製造型企業,市場看到毛利率永遠比較穩定,投資人就非常不喜歡,因爲看不到波動。他們希望這個股票能有概念,有故事,投資人才能在中間不斷賺取波動的差價。Wind數據顯示,上市10年,晶科能源很少在美股市場融資,融資額不過數億美元。2017年~2020年上半年負債率一直在70%以上,2020年上半年末總負債達歷史高位496.02億元。晶澳科技(002459.SZ)證券代表告訴記者,近幾年,光伏擴產很快,因爲美股估值低,光伏資本市場也不活躍,企業要發展很多時候就只能舉債。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在國內和國外上市的企業在發展中也確實發生了很大分化。毫無疑問,資本是企業擴產降本,進一步駕馭市場的重要籌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年,隆基股份(601012.SH)在堅持光伏單晶路線方向上,不斷擴大硅片規模,通過延伸電池和組件等環節,構建了垂直一體化產能,並在上游環節牢牢把控話語權。在經營業績共振下,隆基股份成爲A股資本市場上各方追捧的對象,耀眼光環遠超晶科能源。不僅如此,曾穩坐第一把交椅4年的晶科能源,其全球光伏組件“出貨王”地位也恐要被隆基股份奪去,產能規模也或將被超越。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組件出貨量7.88GW,隆基股份以6.578GW出貨量躍居第二。此外,到2020年底,隆基股份硅片和組件產能將分別達到75GW以上和30GW以上,晶科能源分別達到20GW和30GW。不同於10多年前赴美上市的風光無兩,如今中國早已成爲全球光伏第一大市場,迴歸A股也成爲很多光伏中概股的一致選擇。其中,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688599.SH)已經分別於2019年11月和2020年6月登陸主板和科創板,阿特斯太陽能(CSIQ.US)和大全新能源(DQ.US)也在2020年宣佈了A股上市的計劃。像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其在迴歸A股後市值優勢很快顯現,高者已接近500億元。記者採訪瞭解到,資本助力下,晶澳科技不斷擴大垂直一體化產能,其硅片、電池和組件產能在2020年底預計達18GW、18GW和23GW。“原來缺錢是短板的,回來A股可能就不是了,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狀態也將再次發生變化。”上述光伏上市公司董祕說道。(編輯:吳可仲 校對:翟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