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翁一

[ 從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數量從137家增至163家;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的比重從14.6%增至33.2%;總成交額佔比從16.3%提升至27.6%。 ]

10月26日,上交所官網顯示,螞蟻集團IPO初步詢價完成,經過近1萬個機構賬戶詢價,最終A股發行價確定爲每股68.8元,總市值2.1萬億元,較此前多家投行預測約2.5萬億~3萬億元估值,折讓幅度20%~30%,具有較高上漲空間。港股的發行價也於同日公佈,爲80港元,刨除匯率影響後與A股基本持平。

螞蟻“A+H”兩地上市,有望成爲有史以來全球最大IPO。更具特殊意義的是,這也是史上第一次科技大公司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完成大規模定價,無論對於A股,還是科技公司,一個新時代已然來臨。

金融與科技雙輪驅動

螞蟻何以能夠被資本市場熱捧?其招股說明書給出了答案。根據招股文件,螞蟻的技術在行業裏已是全球領先:技術人員佔比64%,覆蓋所有業務線;目前其在全球40個國家或地區擁有專利或專利申請,共計26279項;在區塊鏈領域連續4年專利申請全球第一,累計專利授權數212件,位居全球第一。

可見,螞蟻在金融科技創新領域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不同於其他科技公司,螞蟻是金融與科技雙驅動。進入金融科技時代後,以數據技術、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金融科技化將成爲未來金融創新的技術驅動力。螞蟻正是依憑其強大的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在第三方支付、監管與支付、智能理財、消費金融等領域擊中痛點,解決問題。

就其盈利模式而言,在金融與科技雙驅動之下,已經實現從1.0階段升級至3.0階段的飛躍:1.0階段專注支付業務;2.0階段嘗試支付以外的數字金融業務;3.0階段開始大力佈局金融科技和創新業務。尤其在3.0階段,開創的“BASIC”模式,即Blockchain (區塊鏈)、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聯網)和 Cloud computing(雲計算),能夠促成與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同時,亦能以技術服務費的形式獲得收入。

招股書披露了螞蟻的最新營收數據,2020 年 1~9 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1.91 億元,同比增長43%,驗證了其強勁的增長潛力。按照發行價計算,螞蟻近12個月市盈率爲48倍,未來3年(2022年)市盈率僅24倍,約爲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的1/3。

此番螞蟻上市,對其自身而言,兩大好處便是獲得更多的流動性以及易於籌集更多的資本,也有創造公開交易的股票可用於未來併購、爲公司建立市場價格/價值、擴大所有權基礎等多重考量。上市之後,公司股價隨時可以度量業績,公司可以給管理團隊股票期權作爲獎勵。公司的信息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公開,公司融資渠道可以多元化,降低借款成本。

對A股市場的影響

我們知道,A股形成了以傳統企業爲核心的資本市場投資標的,加之僅爲3%的退市率,使整個A股市場缺乏新經濟、新科技企業代表,儘管有創業板,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未能形成類似於美國納斯達克這樣的以科技股爲核心的市場主體,這是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憾事。

放眼全球,科技公司佔據各大股市重要地位已成常態,科技公司也往往能獲得比金融公司更高的市盈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數字化需求推動互聯網科技類股票繼續上漲,科技類股票IPO熱度不減。以美國爲例,以FAANG(FAANG是美國市場上五大最受歡迎和表現最佳的科技股的縮寫,即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蘋果、在線零售巨頭亞馬遜、流媒體視頻服務巨頭奈飛和谷歌)爲代表的美國科技龍頭股撐起新一輪牛市。截至9月23日,美股市場總市值排名前三的股票分別爲蘋果、微軟、亞馬遜,對應市值分別爲19674億美元、16353億美元、16050億美元。大型科技股表現強勢,總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除了VISA之外,均來自互聯網科技類企業,還包括Facebook Inc-A、谷歌-C、谷歌-A、特斯拉。

再來看恒生指數。2018年,港交所發佈IPO新規,首次允許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此次改革被市場人士視爲25年來港交所意義最爲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此後,阿里、京東、美團、小米、網易等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改變了依靠地產、能源等產業的狀態,提升了全球資金吸引力。港股用自己的例證告訴我們,擁抱科技股不僅不會水土不服,甚至會形成急速增長。雪球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收盤,港股市場個股總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4家爲互聯網科技企業。據恒生指數公司統計,從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數量從137家增至163家;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的比重從14.6%增至33.2%;總成交額佔比從16.3%提升至27.6%。

螞蟻集團實現科創板上市,成爲A股市場第一家市值超萬億元的金融科技公司,預計佔“科創50”指數40%的權重,同時,也將是A股“市值領跑者”向科技公司轉變的重要節點。螞蟻集團開了個好頭,讓A股終於能夠告別痛失優質互聯網公司的遺憾,同時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爲市場傳遞了信心,讓中國資本市場擁抱科技創新的進程進一步加速。

螞蟻科創板上市A股全面科技化,將帶動科技股上市的集聚效應,推動其他優質科技企業上市,進而實現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全新動能。

同時,將奠定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擁抱新興科技產業的格局。科技產業已經成爲驅動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歷史告訴我們,誰積極擁抱科技產業,誰就有可能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上獲得先機。

在監管與創新之間謀求平衡

10月24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峯會上,阿里巴巴前董事局主席馬雲的演講引發輿論對金融領域監管與創新的熱議。

創新不代表不需要監管,而是提倡監管能夠跟上創新的步伐,不復以往監管滯後於創新的沉痾。金融監管是平衡術。在此次外灘金融峯會上,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就表示,要堅持金融創新與加強監管並重。要在鼓勵金融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擴大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能力之間尋求平衡。

從長遠來說,監管勢必要進入改革的深水區,以利於優質科技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實現發展。

螞蟻從工具到平臺到生態系統的演變,昭示了中國科技公司的創新力量,其在“A+H”兩地上市(特別是科創板上市)更預示着中國資本市場對新科技的熱烈擁抱。創新意味着一再突破想象,具有豐富的可能性,這正是現代企業的本質特徵。試着站在未來看待今天,螞蟻股價多少、市值幾何,其實並不重要,因爲未來的增長也許遠超我們今天的想象。

(作者係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