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土屋隆夫的說法,處女作對一個作家來說至關重要。這本《羊羔們的聖誕夜》,就是西澤保彥的處女作。西澤用他慣用的模式,從簡單的謎面推導出複雜的真相。西澤的風格,從這本書中就可見一斑。

浪漫的平安夜,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此村華苗墜樓身亡,身邊放着的竟是她打算給前任男友的禮物。不知是不是巧合,在同一個事故現場,五年前,剛剛升入高中的鳥越久作也墜樓身亡。兩位當事人都沒有留下遺書,讓人不禁懷疑這究竟是不是自殺事件。

千曉、邊見祐輔與高瀨千帆的初次相識,正好就 在華苗墜樓的那天,他們還陰差陽錯地拿走了現場的“禮物”。本着完璧歸趙的想法,三人四處走訪,卻在事件調查的漩渦中越陷越深。幕後的神祕力量,還會選擇誰作爲平安夜的祭品呢?

三年的平安夜,同一棟樓,三個毫無關係的人在此跳樓自殺,每個人的手中都拿着一份樓下24小時便利店包裝紙包裝好的禮物。第二場自殺案發生時,幾個大學生正好路過,機緣巧合下撿起了同時掉落的禮物。

時隔一年,禮物才被發現,幾個人開始了禮物主人的尋找,並在尋找過程中發現了死者的各種苦惱和祕密,也在尋找的過程中將深埋心中的陰影展開,救贖了自己。西澤保彥的作品又給了我一些驚喜,慢慢一本本追過去。

這本書主要是關於動機的推理,或者說對當事人自殺原因的分析,物證,線索,人物都明明白白,就看偵探如何串聯。看起來像連鎖反應的自殺事件,其實是各個當事人的有意選擇。前半部分不斷輾轉於不同地點尋找目標人物的描寫有種社會派的味道。

最後幾頁關於的推理着實令人頭皮發麻,堪稱神來之筆。因爲主角之間的互動都挺有愛的,所以還是比較輕鬆。私以爲最後一個案子有點小多餘了,雖然說呼應了開頭,但與前兩案的關聯性幾乎沒有,完全可以當成另一個故事。中期對家庭關係做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探討和批判,講故事引入了一個小高潮,對於一個推理小說來說也算蠻有深度了。

如同待宰的羔羊,在聖誕將至的平安夜裏,以某種決然的方式宣誓主權。回望對岸那個惶恐而陰鬱的少年,已然越過黑色河流的我,曾經的傷口早已結痂,沒有怨恨,只有釋然。爲自己擁有過的勇氣而暗暗慶幸,如果那時候沒有摔門而出,如果那時候沒能寸土必爭,那麼現在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在培養獨立人格這件事上,我沒有運氣遇見開明的父母,這注定是每個人都要走的路,或遲或早。

若是十年前看見西澤寫下的這些文字,我怕是會淚流滿面又義憤填膺,被那些“爲我好”的理由深深束縛,找不到反擊的時機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花一整晚親手撕掉的信件,書包裏藏不過一天的偵探小說,談一場無疾而終的校園戀愛,無法自主決定日記的第一讀者,我的青春沒有什麼特別,但又有那麼點特別,有些東西消失了,有些東西萌生了,這些都構成了今天的我,好的,壞的,無從選擇。

讀完本書,我相當能體會這種由於父母的獨裁支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因爲就性格上來講,我媽也是這類人,雖然程度上要輕得多,但不可否認她的那種思維方式也常常讓我覺得困擾。普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子女能成龍,過上幸福的日子,而父母大半輩子下來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經驗能幫助子女做出正確的選擇。

有時候確實是的,但是這種行爲過多的話就是父母在代替子女走他的人生之路了!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但也絕不可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子女,孩子長大了學了這麼多年知識總會形成自己的觀點,而脫離父母自己去探索廣闊的世界不正是人生的真諦嗎?也許是關心則亂吧,很多的父母都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尺度,而類似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有的尤其慘烈。這也警示着我,當我爲人父母之時,切不可行使此種“支配”,與孩子交流應該更加自由、平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