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义区天竺镇希望家园小区,安装有臭氧除臭设备的垃圾分类房整洁有序,居民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协助下分类投放垃圾。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在人们的印象里,垃圾就是脏乱的代名词。在顺义区天竺镇希望家园小区,居民却说扔垃圾的地方“干净得不像垃圾站”。

希望家园小区共有9栋楼,住着200余户居民,原本设有15处垃圾分类投放点,遍布小区各个方位。按照本市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居民按照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四类分类投放。“到居民家中走访宣讲、志愿者盯桶、告示栏张贴红绿榜、每天发布分类情况……为了落实垃圾分类,各种办法都用上了。”希望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思超说,居民从嫌麻烦抗拒,渐渐转变成主动出谋划策,主动提建议帮助垃圾分类措施落实得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不少居民反映厨余垃圾的味道重,且汤汤水水极易弄脏周边环境,垃圾桶的清洁度也不太理想。在与辖区居民代表、居委会、物业协商后,居委会决定,小区内的15处垃圾分类点合并为两处垃圾分类回收站,既能解决厨余垃圾的脏,又能减少盯桶的人力物力。“我们算了一笔账,15处垃圾点缩减为两处大的分类回收站后,总占地面积减少了20多平方米,可为居民多划出3个车位,居民听完高兴了。4名保洁员减至2名,减小了人力成本,物业公司也乐见其成。”刘思超说。

社区出资建成垃圾分类回收站后,由物业公司承担后续的运营。占地24平方米的垃圾回收站小屋宽敞明亮,红、绿、灰三色垃圾桶一字排开,西侧一个超大的铁架框里整齐地码放着可回收的纸箱和物件。墙壁上张贴着分类标识和常见种类,上方还有一台臭氧空气净化机不停运转。走近仔细瞧,垃圾桶个个都十分干净。“垃圾清运车把垃圾带走后,每个桶都要里里外外地擦拭,清洁消毒好再摆放回去。”刘思超说,目前,希望家园小区的垃圾桶全部装上了物联网设备,每天的垃圾投放量、分类纯净度、不同种类垃圾的清运路线等信息在后台系统中清清楚楚,并每天在居民微信群里分享。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居民们纷纷点赞:“垃圾分类让小区环境越来越干净。”本报记者 王可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