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七軍,這是我軍在紅軍時期的一支著名部隊。這支軍隊誕生於廣西百色,一度發展到七千多人。後來,該部受到新桂系軍隊的重兵圍剿,其餘部在李明瑞、張雲逸等人的率領下轉移到了中央蘇區。最終,這支部隊被編入了紅三軍團第五師。建國以後,這個系統出了許多開國將軍,而我要重點介紹的則是開國上將李天佑!

李天佑

李天佑,廣西臨桂人,也就是現在的桂林市臨桂區。他出生於1914年,其父母都是當地的貧苦農民。所以,他一直都喫不飽飯也讀不起書。爲了謀生,他不到14歲就來到了桂林城內的一家米粉店打雜。不久,他參加了以新桂系名將李明瑞爲首的一支部隊。在李明瑞等人的影響下,他很快參加了著名的廣西百色起義,並且入了黨。

1929年12月,著名的紅七軍成立了。李天佑因爲作戰勇敢,很快升任爲紅七軍軍部特務連連長,並且深得李明瑞、張雲逸等首長的信任和喜愛。他被衆人譽爲“小老虎連長”,和他齊名的是莫文驊,時任紅七軍某部連指導員。1930年,我軍攻打貴州榕江縣城。李天佑率領十二名戰士,率先攻上了榕江縣城的城牆。

紅七軍

1931年7月,在敵軍的瘋狂圍剿下,紅七軍被迫轉移到了江西境內。隨後,這個軍被編入了紅三軍團。再後來,紅七軍餘部被編入了紅三軍團第五師。驍勇善戰的李天佑很快脫穎而出,迅速升任爲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長,這一年他年僅20歲。他有一個得意之作,那就是他曾經率領一個團,在福建南平附近擊潰了第十九路軍的一個團。

1934年,他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長征。在湘江戰役中,紅五師奉命在廣西灌陽新圩抗擊敵軍兩個師,並掩護中央縱隊渡江。李天佑率部激戰三個晝夜,終於完成了任務。但是,紅五師一共損失了兩千人以上。師參謀長犧牲,一個團長犧牲,一個團長和一個團政委負傷。幾十年後,李天佑上將寫文章回憶這場戰役,他依然悲痛欲絕。

1935年初,李天佑率部來到了貴州境內。大多數文史資料顯示,他改任爲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這只是一個正常調動。但是,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李天佑的部隊突然遭到黔軍一部的偷襲,我軍過於疲憊,而且猝不及防,因此損失了一些指戰員。戰後,師長李天佑受到了處分,改爲科長。

不久,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於川西。爲了加強兩軍的團結合作,中央紅軍派出了一些指揮員來到紅四方面軍中工作,紅四方面軍把三個步兵團劃給了中央紅軍。大多數資料顯示,李天佑來到了紅三十軍擔任參謀長。實際上,他因爲身體不好,並未到職。紅軍來到陝北以後,他先後擔任過紅一軍團第二師副師長、第四師師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紅一軍團第四師被改編爲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六八六團。師長李天佑改任爲團長,師政委楊勇改任爲副團長。1937年9月,他率領這個團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在這場戰鬥中,這個團充分發揮了其擅長正面強攻的特長,主要負責攻佔制高點,並向日軍主力的中部突擊。也因此,林師長記住了這隻“小老虎”。

1938年,李天佑升任爲第三四三旅副旅長,不久又改任爲代理旅長,負責率部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可以說,此時的他深得林師長、聶榮臻、羅榮桓、陳光等首長的信任和倚重。如果不出意外,他會成爲第三四三旅第二任旅長,甚至會走上更高的位置。但是,長期征戰,他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最後只好回到了延安去養病。

由於延安的醫療條件有限,組織上決定把他送往蘇聯去治病,同時安排他去蘇聯學習軍事。就這樣,李天佑黯然離開了抗日戰場,直到1944年才重返延安。也因爲這個因素,他作爲八路軍初期的主力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在建國以後僅獲得了一枚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另外,長期遠離抗日戰場,多少影響到了他在後來的水平發揮。

抗戰結束以後,李天佑奉命來到了東北工作。他先後擔任過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不久,第一縱隊司令員萬毅因爲表現不佳,他被調離了這支部隊。經人求情,萬毅改任爲第一縱隊政委。李天佑作爲林司令的愛將,他正式改任爲第一縱隊司令員。根據萬毅的回憶,林司令同意他繼續留下來,但是要求他向李天佑學習打仗。

1947年6月,舉世聞名的四平攻堅戰正式打響了!此時,李天佑來到一縱還不到三個月。在林司令的授權下,他奉命指揮三個野戰縱隊攻城,林則親自率部阻擊敵人的援軍。這一戰,我軍英勇頑強,先後殲敵不下一萬五千人,並且佔領了四平守軍的總指揮部。但是敵軍的殘部拒不投降,另有九個師的援軍已經趕來,我軍無奈撤走。

這一戰,我軍也損失了一萬人以上。尤其是一縱的兩個師,都因爲損失過大,所以很快就撤出了戰鬥,然後,一縱奉命去阻擊敵人的援軍,改由洪學智的第六縱隊去繼續攻城。戰後,林司令主動包攬了攻打四平失敗的主要責任。至於李天佑等指揮員,多少也有一定的責任。

1948年3月,李天佑再次率部攻打四平。這一戰,我軍一共投入了不下五萬人。至於守軍,一共只有不到兩萬人。而且,守軍在此時的士氣極爲低落,又孤立無援。經過激戰,我軍順利攻克了四平城,終於報了一箭之仇。據統計,我軍一共殲敵一萬九千人,自身損失還不到五千人。此後,隨着遼瀋戰役的爆發,四平城再也無戰事。

1948年9月,李天佑率領一縱參加了遼瀋戰役。他先是率部作爲總預備隊,保障了我軍主力順利攻克錦州城,同時掩護友軍攔住了前來增援錦州的近十萬敵軍。接着,他率部參加了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隨後,他又率部直撲瀋陽城。據統計,在遼瀋戰役中,李天佑率領一縱先後殲敵約三萬人,並且繳獲各類槍支近兩萬支。

同年年底,他奉命揮師入關,參加了著名的平津戰役。此時,第一縱隊已經被改編爲第38軍,他則成爲這個王牌軍的首任軍長。在他的指揮下,第38軍率先佔領了天津城內的金湯橋,並且殲敵近三萬人,另外還俘虜了天津守軍最高指揮官陳長捷中將。第四野戰軍南下後,他先後擔任過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軍長、廣西軍區副司令員。

可以說,在東北野戰軍內部,李天佑是林司令最器重的縱隊司令員之一。但是,東北野戰軍被改編爲第四野戰軍,他並未成爲任何一個兵團的司令員,只是一個兵團副司令員兼任軍長。而且,他直到建國以後才升任爲廣西軍區司令員。他的老戰友鄧華、黃司令等人已經先他一步,升任爲野戰兵團司令員或者二級軍區司令員或者政委。

1952年,李天佑將軍被定爲一名副兵團級幹部。1954年,他奉命來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同年,他獲得了一枚一級八一勳章、一枚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枚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他改爲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則是黃上將。不久,他擔任過軍區代司令員。1962年,他改爲副總參謀長。

自從平津戰役爆發前後,李天佑將軍的進步一直慢於鄧華、黃司令,也慢於老戰友楊成武、楊得志、楊勇、洪學智、韓先楚……主要原因有:他曾經去蘇聯養病,久疏戰陣,影響到了他在後來的發展。他的文化基礎薄弱,而且一直進步很慢……

他在建國以後長期擔任副職,並未獨當一面。廣州軍區司令員黃上將曾經去外地學習,他倒是代理過一段時間的廣州軍區司令員。1960年,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炎不幸病逝。當時,我軍有許多高級將領,建議過改由李天佑主政成都軍區。

李天佑上將戰功赫赫,而且威望很高,實在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選。但是,林元帥考慮到:我軍有一個慣例,即由紅二方面軍的將領擔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所以,李天佑無緣成爲成都軍區下一任司令員。最終,原紅二軍團某部團長黃新廷中將,正式改任爲成都軍區司令員。不久,李天佑離開了廣州,改任爲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1970年,李天佑不幸病逝於北京,年僅56歲。插個題外話,他曾經被第四野戰軍的一些指戰員稱爲:小林將軍。顧名思義,他和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將軍有一些相似之處。兩人都個子不高,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只對帶兵打仗感興趣。另外,兩人都長期出國養病,直到抗戰後期纔回到國內。他和劉亞樓有些類似,兩人都英年早逝。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黃克誠自述、彭德懷自述、王平回憶錄、第39軍軍史、國共爭戰大東北唐洪森版、東北解放戰爭軍事資料、陳明仁日記、萬毅回憶錄、萬里長征親歷記、莫文驊回憶錄、紅七軍發展沿革及戰鬥歷程、劉震回憶錄……如有紕漏,歡迎指正,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