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傳統塑料導致了白生污染的蔓延和氾濫,加劇了環境危機,於是,人們發明了由植物、回收材料和各種形式的有機物製成的生物塑料。

近年來,生物塑料作爲傳統塑料的替代品進入市場。儘管生物塑料有着許多優點,包括更少的能源密集型生產、在環境中更快的生物降解乃至更強的耐熱性,但人們對其所含的化學物質和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卻知之甚少。

然而,近日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安全性可能不是生物塑料的好處之一——生物塑料攜帶的有毒物質跟普通塑料一樣多。

這項研究由德國歌德大學的科學家領導,被稱爲迄今爲止最大規模的生物塑料化學成分調查。

研究人員提取了43種日常生物基和/或可生物降解產品及其前體,主要覆蓋由9種材料製成的食品接觸材料,並使用體外生物測定和非靶向高分辨率質譜對這些提取物進行了表徵。

結果顯示,三分之二(67%)的樣本引起基線毒性,42%的氧化應激,23%的抗雄激素作用和一個樣本的雌激素性。研究總共檢測到41395個化學特徵,其中186–20965個特徵存在於單個樣本中。80%的抽提物含有超過1000個特徵,其中大多數是一個樣本特有的。最後初步確定了343個優先化合物,包括單體、低聚物、塑料添加劑、潤滑劑和非故意添加的物質。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研究了這些塑料中的有毒物質。例如,這些物質可以直接對實驗室中的細胞產生毒性,或者它們可以作爲激素,進而擾亂人體的平衡。

目前,這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具體影響仍不確定,包括仍不知道塑料中的物質能在多大程度上轉移給人類,也不知道生物塑料和傳統塑料的替代品是否對我們和我們周圍的環境更有利,因爲有太多的因素在起作用。

顯然,對於這一曾經帶給人類經濟利益和諸多便利的發明,人類與塑料危害之間仍然面臨一場漫長戰爭。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Enviromental International》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