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一个提醒大家要更多关爱老年人的节日。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关于老年人的故事越来越多。老年群体,人人熟悉而又被习惯性忽视,老人们衰老的是身体,但生活和情感依旧丰富。本报将推出《通州老人群像记录》专栏,通过详实的采访,将老人们真实的生活呈现,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关注到老年群体。

早上7点,高路准时起床。即便已经离开军营多年,但高路始终坚持着在部队时的一些习惯:床铺要保持整洁平整、被子要叠成“豆腐块”……高路曾是一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70年前,他也曾为了保家卫国奔赴异国的战场。

而今,已经92岁高龄的高路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悉心照顾结发妻子起居。高路说,“年轻时,我属于国、属于家,如今,我只属于你。”

(高路)

(和战友们在朝鲜的合照 右数第一拿枪蹲坐)

据高路回忆,从河北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在1949年2月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随着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高路所在部队作为我国第一批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

(战友们合照 第一排 右一)

(高路)

因为有师范学校的教育背景,当时高路被分到第40军的政治部任宣传干事,主要负责军事文件的印刷和管理工作。高路说:“虽然没有荷枪实弹地与敌军作战,但作为战场上的宣传干事,笔墨就是我们的刀枪,纸张就是我们的战场。”

(在朝鲜和当地孩子们合照)

为了确保战事战报的准确记录和及时送达,高路会经常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从一次战役到五次战役,他目睹过我军奋勇厮杀的英姿,也看见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埋骨他乡的场景,更见证了为最终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的一次次战役的胜利……鉴于在此期间的优秀表现,高路还获得了一次三等功。

(功臣简历)

(朝鲜颁发的证书)

(和战友们合照 左二)

如今92岁的高路表示,无法准确还原很多具体的情节,但有一个细节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黑寡妇’的美国轰炸机,几乎每天都在阵地上空盘旋轰炸。”战争会湮灭在时光的洪流里,但有些记忆,将永远铭刻在那些战争幸存者的心里。

(和战友合照 右)

随着战争的胜利,高路回到家乡,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妻子。高路告诉记者,当时他和妻子结婚没多久他就去参了军,对于他的决定,妻子非常理解和支持。直到从战场上回来后,他才从亲友处得知,由于不能通信,妻子曾因思念和担心只身前往战场找他,一路从通州跨省来到鸭绿江边,最终实在没法渡江又返回通州。“难以想象一路上她都经历了什么,我们能团聚真好!”高路称。

(高路复的复原军人证明书 外)

(高路复的复原军人证明书 内)

经历了战争的生离,高路和妻子都十分珍惜团聚的时光。此后的他们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家:从屋内屋外点点滴滴的变化、到儿女们纷纷长大成家……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彼此的心意,而他们这对贤伉俪的故事也被儿女们传颂。

“我姥姥姥爷的感情是真的好,不光是听长辈们讲他们的故事,从他们之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看出来。”高路的外孙说。

(人物 高路画)

(狮子 高路画)

(高路自画像)

高路的外孙还透露,老人家特别喜欢读书画画,退休后自学画画,而且基本每年都会去台湖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五六次。“别看我姥爷平时生活很拮据,但买书时从不犹豫,我有好多书都是姥爷送的。”他说。

(老虎 高路画)

(孩童 高路画)

(高路的书桌)

现在的高路却基本不外出,也不常作画了。就在两年前,高路的老伴儿被确诊患有小脑萎缩。高路的外孙告诉记者,从最开始行走需要拄拐、头晕,到行走困难、越来越健忘,到现在,老人家已经完全丧失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我姥姥不认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有时候喂水给她喝都会呛到。”于是,高路便渐渐不出门,也不常常作画,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陪伴和照顾老伴儿身上。

(高路给老伴儿喂饭)

如今,每天早上七点,高路起床简单打理好自己后,便开始照顾老伴儿的起居。穿衣、梳头、喂饭、喂水……虽然儿女都在身边,也非常孝顺,但大多数照顾老伴儿的工作,高路都是亲力亲为的。

“她干净利索了一辈子,即便现在没有意识,我也想尽力照顾好她,让她看起来和原来一样。”高路称。

高路的外孙告诉记者:“现在姥姥吞咽都很困难,所以姥爷在喂饭前都会把粥碾得碎碎的,亲自一点一点喂下去。”

午后,阳光洒满了卧房,高路一边拿着梳子轻柔地为妻子梳着头,一边柔柔地注视着她,温和地笑着说道:“年轻时,我属于国、属于家,如今,我只属于你。”

图/文 北青社区报记者 孟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