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一個提醒大家要更多關愛老年人的節日。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關於老年人的故事越來越多。老年羣體,人人熟悉而又被習慣性忽視,老人們衰老的是身體,但生活和情感依舊豐富。本報將推出《通州老人羣像記錄》專欄,通過詳實的採訪,將老人們真實的生活呈現,希望能夠有更多人關注到老年羣體。

早上7點,高路準時起牀。即便已經離開軍營多年,但高路始終堅持着在部隊時的一些習慣:牀鋪要保持整潔平整、被子要疊成“豆腐塊”……高路曾是一名抗美援朝的志願軍,70年前,他也曾爲了保家衛國奔赴異國的戰場。

而今,已經92歲高齡的高路每天的生活很簡單——悉心照顧結髮妻子起居。高路說,“年輕時,我屬於國、屬於家,如今,我只屬於你。”

(高路)

(和戰友們在朝鮮的合照 右數第一拿槍蹲坐)

據高路回憶,從河北一所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在1949年2月加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隨着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1950年10月19日,高路所在部隊作爲我國第一批志願軍正式入朝作戰。

(戰友們合照 第一排 右一)

(高路)

因爲有師範學校的教育背景,當時高路被分到第40軍的政治部任宣傳幹事,主要負責軍事文件的印刷和管理工作。高路說:“雖然沒有荷槍實彈地與敵軍作戰,但作爲戰場上的宣傳幹事,筆墨就是我們的刀槍,紙張就是我們的戰場。”

(在朝鮮和當地孩子們合照)

爲了確保戰事戰報的準確記錄和及時送達,高路會經常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從一次戰役到五次戰役,他目睹過我軍奮勇廝殺的英姿,也看見過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埋骨他鄉的場景,更見證了爲最終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的一次次戰役的勝利……鑑於在此期間的優秀表現,高路還獲得了一次三等功。

(功臣簡歷)

(朝鮮頒發的證書)

(和戰友們合照 左二)

如今92歲的高路表示,無法準確還原很多具體的情節,但有一個細節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一種被當地人稱爲‘黑寡婦’的美國轟炸機,幾乎每天都在陣地上空盤旋轟炸。”戰爭會湮滅在時光的洪流裏,但有些記憶,將永遠銘刻在那些戰爭倖存者的心裏。

(和戰友合照 右)

隨着戰爭的勝利,高路回到家鄉,見到了日夜思念的妻子。高路告訴記者,當時他和妻子結婚沒多久他就去參了軍,對於他的決定,妻子非常理解和支持。直到從戰場上回來後,他才從親友處得知,由於不能通信,妻子曾因思念和擔心隻身前往戰場找他,一路從通州跨省來到鴨綠江邊,最終實在沒法渡江又返回通州。“難以想象一路上她都經歷了什麼,我們能團聚真好!”高路稱。

(高路復的復原軍人證明書 外)

(高路復的復原軍人證明書 內)

經歷了戰爭的生離,高路和妻子都十分珍惜團聚的時光。此後的他們用心經營着自己的小家:從屋內屋外點點滴滴的變化、到兒女們紛紛長大成家……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對彼此的心意,而他們這對賢伉儷的故事也被兒女們傳頌。

“我姥姥姥爺的感情是真的好,不光是聽長輩們講他們的故事,從他們之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看出來。”高路的外孫說。

(人物 高路畫)

(獅子 高路畫)

(高路自畫像)

高路的外孫還透露,老人家特別喜歡讀書畫畫,退休後自學畫畫,而且基本每年都會去臺湖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五六次。“別看我姥爺平時生活很拮据,但買書時從不猶豫,我有好多書都是姥爺送的。”他說。

(老虎 高路畫)

(孩童 高路畫)

(高路的書桌)

現在的高路卻基本不外出,也不常作畫了。就在兩年前,高路的老伴兒被確診患有小腦萎縮。高路的外孫告訴記者,從最開始行走需要拄拐、頭暈,到行走困難、越來越健忘,到現在,老人家已經完全喪失認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我姥姥不認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有時候喂水給她喝都會嗆到。”於是,高路便漸漸不出門,也不常常作畫,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陪伴和照顧老伴兒身上。

(高路給老伴兒餵飯)

如今,每天早上七點,高路起牀簡單打理好自己後,便開始照顧老伴兒的起居。穿衣、梳頭、餵飯、喂水……雖然兒女都在身邊,也非常孝順,但大多數照顧老伴兒的工作,高路都是親力親爲的。

“她乾淨利索了一輩子,即便現在沒有意識,我也想盡力照顧好她,讓她看起來和原來一樣。”高路稱。

高路的外孫告訴記者:“現在姥姥吞嚥都很困難,所以姥爺在餵飯前都會把粥碾得碎碎的,親自一點一點喂下去。”

午後,陽光灑滿了臥房,高路一邊拿着梳子輕柔地爲妻子梳着頭,一邊柔柔地注視着她,溫和地笑着說道:“年輕時,我屬於國、屬於家,如今,我只屬於你。”

圖/文 北青社區報記者 孟思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