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一城綠色半城河”主題攝影作品展在臨沂市文化中心A座市文化館一樓展廳開展。市政協副主席王曉嫚等領導觀展。

臨沂因瀕臨沂河而得名,是一座美麗的濱水生態城。臨沂境內河流衆多,水資源豐富。城區內沂河、祊河、涑河、青龍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等七條河流縱橫貫通。爲展示臨沂市水城建設成就和建設者風采,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特舉辦“一城綠色半城河”主題攝影作品展。此次入圍作品涵蓋《三河口美》《壯美沂河》《沂水拖藍》《祊河垂柳》《闕風中靜》《臨沂夜色美》《沂河臨工大橋》等100 幅作品,作品以臨沂中心城區園林綠地和城市出入口景觀建設爲素材,突出宣傳臨沂花境常看常新,綠道綠蔭覆蓋,將“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臨沂,完美地呈現出來。力求傳遞城市自然生態之美,展現城市園林綠化在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和生態環境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新版《沂州志》載,臨沂城東,沂河與祊河、涑河匯流後,形成清濁兩種水流。在入圍作品中《沂水拖藍》格外引人注目,沂水拖藍天,像沂河中拖曳着一條藍色的綵帶,故稱沂水拖藍。古人極盡歌詠的沂水拖藍,今天的臨沂人知道的人不足三成,真正見過的更是少之又少,可謂“可遇而不可求”。古詩中的沂水拖藍,在臨沂城東,隨着城市的發展,如今的沂河已處在臨沂城中,古書上說的沂水拖藍也許因爲她的少見而成爲沂河美景,而今天煙波浩淼的1.2萬畝水面和綿延18公里的濱河大道、濱河景觀因爲惠澤於民,而成爲市民心中的最美,青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劉篤龍用鏡頭記錄下了“她”,“這種景象只能在夏天的暴雨後才能夠拍攝到。”劉篤龍告訴記者,照片拍攝於今年7月下旬,往年都要爬樓梯到樓頂上拍,而這幅照片是用無人機拍攝到的。由於沂河源短流急,山洪到來,峯高量大,拖泥帶沙,到城區與祊河清水匯流,伴隨着濁水的這股清流,像一條藍色的彩練,緩緩流動,經久不混,故稱託藍。與此相反,如祊河上游山洪暴發,而沂河上游無雨,則沂清祊濁,同樣形成託藍景緻。由於這種奇觀時有時無,時東時西,給人以一種神祕之感,因此被列爲“琅琊八景”之一。

此次,活動由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共青團臨沂市委、臨沂市青年聯合會主辦,臨沂市文化館、臨沂青年攝影家協會承辦,旨在推動臨沂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展示臨沂市水城建設成就和建設者風采。活動於今年8月份啓動,歷時兩個半月,面向社會徵集到1000餘幅(組)作品,經過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100幅攝影作品入選本次主題攝影展。

臨報融媒記者 張曉 劉躍

編輯:全逸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