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力有多重要?越是職位高的人,越需要當衆發表演說。

幾乎所有具備社會知名度的人,都要對着媒體記者與臺下聽衆發表演講。那些不敢當衆說話者,除了極少部分成爲了專業領域的頂尖人才,其餘大部分一生都在默默無聞中度過。

也就是說:演講力,是你是否能走上人生巔峯的必備技能。

《副總統》中,女主角Selina Meyer 的主要工作不是作出決策,而是到處演講。

參加競選需要演講;當選之後,要面對全國觀衆做演講。就連參加母親的葬禮,也需要面對前來參加儀式的親友/記者,做演講。

這雖然是一部喜劇,用了荒誕和誇大的手法,但也能說明越是高成就的工作,就越需要你具備演講能力。

很多人一生都不曾真正的上臺演講,他甚至都很少當衆大聲講話。

排除心理因素外,這也跟缺乏演講技巧和演講訓練相關。不能說這類人,心底沒有成功的渴望。但很可惜,他的一生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大衛·尼希爾說一名演講恐懼者,上臺緊張冒汗,手指發顫,被人嘲笑,取綽號爲:顫抖的史蒂文斯。但他不服氣,不斷挑戰自己,最終成就了自己的演講事業,並以此創造、積累了大筆財富。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豐富,想要追求成就,現在就有一個機會擺在你的眼前。《學會演講:讓演講輕而易舉的60個祕訣》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是一名有着15年演講諮詢經驗的資深演講者。著名的TED創始人,就是他!

在這本書中講授了60個演講實戰訣竅,易查易學。倫敦喜劇表演商店聯合創始人、溝通專家尼爾.馬拉基在閱讀後感嘆道:“《學會演講》中的60個祕訣非常好用,簡單易學。讀完這本書後,你絕不可能再把演講搞砸。”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到底在哪裏?本書把演講步驟切分爲三大塊:1.準備演講 2.練習演講 3.開始演講

如果你曾在臺下羨慕眼前那位談話/演講/陳述,各方面表現都異常出色的人,那麼這並不是他有什麼魔力,而是他認真準備和努力練習的結果。也就是說,只要你想要,這種能力也可以爲你所習得。

準備演講,這些祕訣你不容錯過!

祕訣一: 認知的改變,是你邁向成功演講的第一步

也就是說,你要想明白,你爲什麼要去做這件事。當衆演講,能夠爲你帶來些什麼樣的改變?

當我們看到足夠多的收益,讓我們異常動心,那麼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懷有激情。所以,你可以羅列出做演講的好處,看看這些內容是否足以提起你練習演講的慾望。

例如:

a 我的演講,能夠啓發聽衆採用全新的方式思考問題。(分享你的理念,並獲得團體的支持)

b 通過演講,我能夠號召大家行動起來,支持某項行動。(提升你的號召力與影響力)

c 這能很好的促進我的個人事業發展。(既得利益)

d 激勵我的團隊,做出更好的業績。(企業管理者的必備技能)

e 獲得更多參與社交活動,拓展人脈的機會。(提升個人曝光度與口碑)

如果你已經確認想要擁有演講技能,那麼這些祕訣可以很好的幫助到你:

祕訣二:一場注重細節的演講,將會精彩紛呈。

當你關注到演講中的每一個細節的時候,你就不會遺漏重要環節,因爲你盡力讓演講盡善盡美。並且對於細節的關注,會讓你在演講前做大量的調研/覈對與分析工作,這些都會讓你對演講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提升你演講時的底氣與自信,你的演講將會更具有說服力。

就像亞伯拉罕.林肯所說的:給我六個小時砍倒一棵樹,我會用四個小時來磨斧子。這就是對後續事件,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屆時就不會有臨陣磨槍的倉促與慌張了。

祕訣三:你的演講內容,對觀衆是否有幫助價值

當你演講的初衷是爲了幫助你的聽衆時,不僅從內容上,更是你的態度,會對聽衆產生積極的作用力,能夠吸引聽衆來支持你。

所以在擬定演講主題與內容時,就要根據你的聽衆羣收益來做策劃。這樣的演講,將會成功顯示出“互惠”的特性。也就是當你幫助了聽衆後,聽衆也會很願意通過專心聆聽/積極反饋/跟隨支持等方式來回報你。

想要達到這一效果,你可以這麼做:

1. 在演講的初始階段,就告訴聽衆本次演講能夠給他們帶來哪些收益。

在企業裏也是一樣,員工最關心的就是收入問題。那麼如果你在對員工講話的初始階段就提到:對於員工調薪,我接下來會做詳細說明。那麼你的這場講話,員工們都會豎起耳朵來聽,絕不會打瞌睡。因爲你的講話內容,是他們所想要了解的。

2. 演講內容需採用“聽衆視角”。

一旦你把自己代入了聽衆的角色中,你就能感知到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這能確保你的演講內容圍繞着聽衆的利益所展開。

說得更直白一些,你的演講要能夠把握住受衆的痛點。

如果你是情感類的演講者,你的受衆是富商太太。那麼比起自我提升的心靈雞湯,這些太太們更想要聽得是如何管理夫妻情感。因爲她們的痛點在於:富商老公經常不着家,她們害怕老公出軌,會有其他人來分享原本屬於她的情感與財富。

3. 既要有自己的演講風格,也要善於結合各家之長

你可以向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演說者們討教學習。借鑑前人的經驗,可以讓你少走彎路,事半功倍。

你可以多參與一些公衆活動。在臺上當聽衆時,你就能非常好的觀察到臺上演說者的技巧。將那些能夠打動你,引起你共鳴的技巧記錄下來,回去做自我練習,就是提升你演講力的有效方法。

同時,閱讀有乾貨的書籍,也是性價比最高的學習方式。

祕訣四:要與聽衆對話,而不是唱獨角戲

如果你認爲演講就是一個人站在臺上慷慨激昂的講話,那就錯了。那些優秀的演講者在發言時,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勢與現場的觀衆做對話。

這種非語言的交流,能夠輕鬆地培養起與聽衆的互動默契,帶動聽衆的情緒,營造出良好的現場氛圍。

而且現在“對話式演講”更順應時代的特徵。聽衆不再喜歡聽一個人的言論,他們也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在中國,聽衆大多比較含蓄,保守,所以他們會用點頭認同/鼓掌等肢體動作來參與其中。

老外們情感更外露,容易被帶動,所以很多演講者會加入口號,號召性的肢體動作,整個場子的氣氛就會被帶動的很活躍。

那麼怎麼做,纔可以讓自己的演講更貼近對話式演講呢?

1.不要忘記互動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不要忘記在演講現場跟你的聽衆們互動。只要互動,就形成了“對話”。

2.把聽衆當你你的朋友

如果你擔心自己的“對話”會不自然,甚至擔心會受到聽衆的嘲笑。那麼不妨在上臺前,把你的聽衆都想象成你的朋友。當你用了朋友的心態,聽衆也會感受到你的友好與親切。他們對你的包容度也就會越高。

3. 在演講中加入故事

不論你是否相信,即便是7、80的老年人,也喜歡聽故事。這是我們從小接受訊息的方式。小朋友就是從聽故事中學習新的知識。

所以,在演講中加入故事(案例)是一個萬能技巧,並且是0失敗概率。此外,故事的加入,能夠避免你的演講只是機械性的重複PPT上的內容,顯得照本宣科。

4. 每個觀點間要加入過渡環節

這些過渡,就好像內容的指示牌,能夠讓聽衆聽明白你的起承轉合。我們的大腦接受知識需要一定的信息處理過程。如果接收到的信息是混亂的,我們就會反感給我們灌輸“一團亂麻”的人。

但如果你的演講內容,結構明確,過渡自然。聽衆的大腦能夠很好的接受、消化,那麼自然聽衆會對你產生好感與讚賞。

這四個祕訣,只要你能熟記於心,就可以有效降低你對演講的焦慮值。演講,做到心裏有數,你也可以。

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能超越大部分的普通人。

《學會演講:讓演講輕而易舉的60個祕訣》是TED創始人克里斯.安德森的匠心力作。我的文章中只進行了其中小部分的講解。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不妨花杯咖啡錢,直接將TED創始人15年的演講心得買回家研讀。當你邁出了行動的第一步,你也就踏上了人生成功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