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撫養我長大,我陪你慢慢變老。

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很多人內心的“酸甜苦辣”。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邁入年老,能不能陪他們慢慢變老,可能都得給自己打個“?”了。

老齡化和少子化對我國社會的影響正在快速顯現。

他們的養老,怎麼辦?去哪養?怎麼養?如何養?

老人想去修心、散心,就可以去旅居;想去養老,養生,就可以去康養。能不能實現?

“旅居康養”的理念,就應用而生。

養老,不僅要“養”,而且要“健康”,高質量的去“養”。當老人面對養老,旅居康養就顯得尤爲重要,而且緊迫感十足。

在這個“十三五”末期,我國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同時,又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而且,還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爲主構建新發展格局”,就不能忽視一個地方---鄉村。

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關鍵就指望“鄉村振興”了。鄉村要振興,就得靠“旅居康養”項目的帶動。鄉村,自帶“人居”屬性,有着天然的優勢,而且是“旅居康養”的絕佳之地。

什麼是旅居康養?

旅居康養是以康養體系服務和旅居生活方式爲核心,倡導“康養、社交、度假、文娛”新時代旅居理念,定製化打造“醫、康、養、住、樂、學”六大主題旅居服務,爲長者提供從基本生活、社會生活到精神生活層面的全新體驗,呈現“養身、養心、養神”的康養生活方式。

旅居康養相關聯的的產業很多,包括旅遊、健康、度假、休閒、養生、養老、體育、娛樂、美食、美容、醫療、教育等,諸多配套才能構成一個完全的旅居康養項目。

旅居康養的優越性,如何體現?

經過衆多醫學界權威人士論證和多年的潛心研究發現:

旅居7天,遠離城市的喧鬧,放慢生活的節奏,釋放壓力、調節身心健康。

旅居15天,喫原生態的食物、喝純淨的水、呼吸充沛的負氧離子,再結合適當的有氧運動,身體五臟六腑內的毒素就可以通過出汗徹底排出,由此,我們的心血管道更加暢通,生理機能也更加強健。

旅居一個月,放下“工作屬性”,迴歸“家庭角色”。全家遊玩在大自然中,盡享天倫之樂。

旅居三個月,對老年病、各種慢性病及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預防與康復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選擇“旅居”的老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細遊慢品,以達到既健康養老、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

3億人口紅利,8萬億市場規模,機遇破勢而來

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邁入中高齡老人的行列,我國將在“十四五”期間迎來一波養老照護的高潮。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資料顯示,中國的老齡化擁有兩個世界第一:一是老齡人口數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齡化速度世界第一。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老化得像中國這麼迅速。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2.5億,佔比爲17.5%。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億,佔比爲21%,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將達到7%~14%,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國將在2027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而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2033年前後中國老齡人口將翻番到4億,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爲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從人口結構看,高達3億的1962-1973嬰兒潮人口陸續進入退休階段,這羣60後、70後是締造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騰飛的主力,他們有錢、敢花錢、消費理念超前,有旅居習慣的比例也遠超40後、50後。

如果有旅居習慣的50歲以上人羣佔比達到40%甚至50%,未來10年老年旅居廣義市場規模最高將突破8萬億元。

相關專業部門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有20%的高淨值的家庭通過在具備某種自然療養因子、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療養地購置旅居房屋來旅居康養,還會有80%的家庭將在上述療養地通過租房或參加健康服務機構組織的旅居康養遊的方式實現旅居康養生活。

數據支撐,千載難逢,市場規模夠大,旅居康養,機遇期破勢而來!

政策加碼,持續利好,項目落地

自然資源部、住建部聯合發佈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宣佈將13個城市納入試點!

這13個城市是:北京、上海、瀋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

焦點分析:農村集體土地不用經過國家徵地環節,直接進入了市場,租賃住房、共享度假小院這類項目將獲得快速審批通道!同時,土地成本將大幅降低,對平抑未來的租金價格、房價將產生重大影響。

依據傳統的審批流程,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城市建設用地歸國家所有。農村集體土地要變成城鎮建設用地,需要通過地方政府徵地,轉換土地性質。直接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子,是小產權房,一般來說不允許上市交易,也沒有房產證。

改革利好:1、“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共享度假小院”,是中國土地制度的重大變革,意味着以後“土地改革有巨大的空間”。未來,土地入市是不是一定要經過政府徵地環節,都可能發生變化。這樣,中國房地產市場自1998年以來的基本邏輯,可能發生重大變化。2、這意味着政府向社會大規模轉移土地紅利,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3、這意味着一大批低成本土地入市,由此產生一大批低成本房屋,對於抑制高房價、高租金將產生巨大作用。根據剛剛公佈的“辦法”——村鎮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自行開發運營,也可以通過聯營、入股等方式建設運營集體租賃住房或者共享度假小院。兼顧政府、農民集體、企業和個人利益,理清權利義務關係,平衡項目收益與徵地成本關係。4、大城市郊區農村戶口價值大增,將產生一大批新富階層。這些農民將成爲大批租賃住房的股東,長期享受土地紅利。總的來說,利好這些大城市的郊區鄉村,利用優勢發展村集體經濟。

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指出要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而且,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養老、康養服務。

最近,自然資源部,又明確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城鎮戶籍子女可繼承”。成爲返鄉下鄉人員、文化創客、旅居康養等發展鄉村產業項目的重要依託。將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城鄉人才雙向流動,帶動農村以住房建設爲例的投資建設,擴大農村消費市場,進而推進國內需求的大循環。

旅居康養,適合植入哪些項目中來開發?

1、田園鄉村

什麼鄉村的鄉村,適合做旅居康養,還得因地制宜,考慮區位優勢,資源支撐條件,再考慮開發建設。

這類項目,以農旅融合爲特色,以田園康養爲理念,以田園鄉村爲生活空間,以農事活動爲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爲生活目標,走“精緻化、微度假、低密度”發展之路,重點圍繞“五大要點”進行開發營運。

第一、構建配套完善、自然生態的田園鄉村基底。

田園鄉村康養是一種介於純自然型康養(如森林康養)和人工主導型康養(如康復醫院)之間的一種康養項目類型,要求有自然、高品質的田園鄉村環境,儘量避免過多的人工干預。

第二、融入多類型康養項目,充分利用優美的田園環境。

重點針對親子微度假市場、女性市場和中老年康養市場羣體,策劃、規劃設計,如:花漾溫泉湯浴、智能醫療康復中心、藥膳配送中心、田野美途風景道等系列康養產品,讓遊客在田園中康養、在溫泉中康養、在中草藥的花香中康養,在愜意的鄉村生活中康養。

第三、將藝術融入田園鄉村,提升項目品質和調性。

在田園的設計中儘可能保持原貌,同時利用一些雕塑和景觀小品提升田園的觀賞性和參與性。保留原住民村落,提升其藝術美感和生活氣息。利用現有民居,打造精品民宿,構築滿足中國傳統家庭理念的“三代人”共享型旅居康養目的地。

第四、打造創意農事體驗項目,讓遊客在勞動中康養。

真正的田園康養離不開農事活動體驗,將農業生產與養生融合,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讓遊客在農事體驗中與家人無憂生活玩耍、享受健康悠閒生活的樂趣。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振興鄉村經濟。

第五、在田園中開展體育運動項目,達到強身健體功效。

利用鄉村的村路和田埂小路,打造貫穿鄉下的“農旅+體育”的風景步道,形成“慢行步道+田園蹦蹦樂+赤足健身步道”等主題形式,爲遊客提供多樣化的遊覽感受,引導遊客親近自然田園,充分感受田野的美好,致力於打造國內最適合健康生活的自然“祕境”。

2、分佈式鄉村度假綜合體

中國的自然村落,分佈在山河大川的各個角落,過於分散,呈分佈式的形態。不利於統一建設農村基礎配套設施。環境比較惡劣,資源匱乏,交通設施不好的村莊,往往會形成很多空心村,長期以往,大量的閒置宅基地長期荒廢,浪費極爲嚴重。

可以,把相對區位比較好的空心村,通過“房宅合作社”整合集中起來,並進行整體改造,打造成爲高品質的分佈式鄉村度假綜合體,形成獨立的“共享度假小院”,適合中國傳統家庭理念的“三代人”旅居康養,成爲除城市外的第二居所。老年人,利用工作日開啓旅居康養行程,週末返回家中與子女團聚,經濟的同時還規避了節假日的擁堵,還提高了旅居資源的使用率。

這樣的村落,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村落生態優良。與傳統旅遊不同,旅居康養模式對於鄉村區位交通的要求較低,往往選擇較爲偏僻的村落。這種村落生態優良,環境幽靜,最重要的是原生態的鄉村味道濃郁,這種天然的、保存良好的鄉土氣息恰恰是旅居康養模式開發的重要載體。

二、房屋空置率高。部分房屋空置是旅居康養模式開發的重要條件。閒置的農宅減少了項目前期的工作程度,容易進行資產流轉,並易於對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因此,旅居康養模式一般選取“空心村”或新村搬遷之後的廢棄舊村,既避免了閒置資源的浪費,又使得偏僻無人居住的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

三、建築風貌良好。旅居康養模式要求村落民居建築多爲傳統老院落,風貌特色突出,由磚石或木頭等鄉土材質砌築而成的建築更能彰顯鄉村的質樸鄉土氣息,而且建築外貌、結構等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改造價值,便於構建與城市現代化建築風格形成強烈的反差的旅居模式。

這樣的項目,是集中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載體:

一、閒置農宅整體打造。將閒置農宅集中在合作社,進行整體打造,由村集體對村內空置民宅統一租賃回收,通過引入外來企業資本或自籌資金,進行整體旅居化改造,構建具有一定規模的旅居康養區域。

二、高端“旅居康養”品牌塑造。對於閒置農宅的改造要求文化性、鄉土性與品質感兼顧,追求外舊內新、外樸質內奢華的效果,塑造獨立的旅居康養品牌。

三、村民參與方式營造。旅居康養模式,根植於鄉村生活,村民的參與必不可少,可通過探索村民房產、土地入股,或返聘村民爲綜合體員工等多種方式,促進村民就地就業,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旅遊的熱情,實現社區居民的持續參與。

城市的擁擠喧囂、環境的不斷惡化,人們迫切渴望逃離人造空間,到叢林山谷、自然鄉野,而且這種需求日益顯現,因此,深處交通不便、偏僻原生態的鄉村逐漸成爲人們的旅居熱門之地,正是這種需求催生了“旅居康養”產品的開發。

3、康養社區

秉承國家有關大健康、養老、農業文創、運動康復、醫康養等諸多產業政策的利好精神,不斷進行模式創新及探索,提供一個長期居住、康養、慢病調理、藝術生活、家庭親子的健康生活保障,形成一個以送孝順爲初心的田園文化康養社區,旨在探索田園健康服務,讓老人來的安心、住的開心、玩的舒心、子女放心,實現全家親子快樂和諧的團聚生活。

理念模式:由養老轉變爲享老, 突破傳統的養老模式,採用“大社區+健康養老組團”的開發模式,通過“田園+”業態,實現文旅康養業態整合,盤活地塊,帶動區域產業發展,營造一種創新的田園康養生活方式,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樂活田園旅居城的複合型模式。

“樂活田園旅居模式”就是以“田園+X”的康養社區爲開發形式,以田園健康生活方式理念爲開發指導,以項目地文化、生態爲內涵,融合溫泉與景區、康復養生、養老地產、文化體驗、易學交流、會議商務、田園遊樂產品等其他業態經濟,在功能構造、體驗方式、開放時間、客源客羣、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互補,以綠色生產、農旅休閒、養生宜居、文化傳承爲核心功能,配套養生溫泉、度假酒店、文化會館、藝術聚落、工坊商街、開放空間、公共服務的設計,營造情景式體驗氛圍,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的樂活田園旅居城生活空間,形成複合型開發的康養產業模式。

讓入住者在文旅、農業、田園社區等豐富業態和內容的規劃之上,生活將無比豐盛。

目標:康養社區可以根據旅遊者、居民的消費需求,將健康醫療、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閒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健康相關的大量產業的聚集,從而滿足全齡家庭的度假需求。

理念:營造的是生活,賣的也是生活,這裏就是一種田園的生活方式。

構成:小型的田園社會系統、理想生活模型、生命週期的服務、小鎮(社區)生態的營造。

這裏有頤養、健康、文化、農業、教育、旅遊、商業、科技、會議、藝術、遊樂、產業。形成養老、文化居住、旅遊、產業爲一體的特色小鎮。

特色:共享養老

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既可以享老,又有收入,同時享受天倫之樂。

方式:讓文化、藝術、運動、健康等生活先行。組建一個個社團,讓這些有文化、有素質、有追求的入住者煥發青春。重新構建長者的晚年生活,讓他們贏得尊重,實現自我價值。

這裏將會配套養老公寓、數字化健康醫療門診、溫泉會所、健身館、易經文化會館、特色餐飲、民俗工坊、茶館、酒館、花房、劇院、書吧、菜場、超市、農莊、咖啡館、社團、活動廣場等各種業態。

這裏每一週、每一個月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活動這裏將有中國的桃源夢,有本地的文化夢,有城市的田園夢。

入住長者在這裏可以重新規劃未來,並用所有的溢美之詞,來詠頌生命。在這裏,時光很慢,生活很充實。

旅居康養,是一種創新性的生活式享老度假模式,能夠讓老年人真正享受旅居帶來的快樂,提高晚年生活質量,讓老年人有“家”的歸屬感。旅居康養項目,提供設施及相應的全包式外圍服務、產品供給、老年人個性化需求,讓老年人真正享受“旅遊+居家+度假+享老”的生活模式。

隨着中國老齡化發展的日新月異,老年人的旅居觀逐漸從粗放低效旅居向精細高效旅居轉變,從封閉的旅居自循環向開放的“旅居+康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

最後,“旅居康養”項目要能高效落地,經營和後期服務纔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旅居康養,市場是個長期、穩定的市場,各個業態即要學會‘分工’,也要學會‘合作’,還能跨界融合,既要在產業上深耕各自精通的業務,更要學會打造共同環境的場景,只有這樣,旅居康養才能做好。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策劃人 / 三農觀察員 專注文旅、農旅、康養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