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留心二戰時期一些坦克的歷史照片,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坦克額外裝備:很多坦克,特別是英美坦克謝爾曼,他們很喜歡在車體外掛滿大小沙包,斷履帶等雜物。甚至有些謝爾曼會在車體四周焊上支架,在裏面堆滿沙包。

掛滿沙包的坦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雜物是用來防反坦克武器攻擊的,掛上沙包和斷履帶可以起到防彈的作用。這種做法確實能提高坦克的生存概率,但擋住的不是普通的穿甲彈,而是破甲彈。掛在車外的沙包,就起到了“間隔裝甲”的作用,讓破甲彈頭提前引爆。

二戰這種簡單落後的防彈理念,當然不僅體現在當時坦克上,在沒有現代軟質防彈衣的年代,還大規模體現在單兵防彈裝備上。這裏我們先追溯一下防彈衣的歷史:這還得從19世紀80年代說起,在槍、炮等火器出現後,當時對防彈衣最感興趣的不是軍隊,而是罪犯,最有名的例子發生在19世紀80年代的。

早期防彈衣實驗

當年英國政府曾發出懸賞令,以內德·基利爲首的一夥匪幫被懸賞抓捕,而匪徒們爲了在圍剿中活下來,基利將耕地用的犁縫綴在一起製造出幾件簡易防彈衣。這可能就是最原始的防彈衣了,當雖然也很類同於古代的甲冑,這些防彈衣每件重達44公斤,穿戴者行動很不便,但能有效防護自己的軀幹、上肢和大腿免受子彈殺傷。

不過雖然警察的子彈沒有一顆能打穿他們的防彈衣,但這種防彈衣防護不到的地方還是被打穿,匪徒最終被警察抓獲。而這種防彈衣卻讓軍隊靈光一閃,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有很多軍人效仿,雖然防護效果也算不錯,但沉重的鋼鐵金屬穿上在戰場上行動卻是非常不便,於是從那時起人們其實就已經開始尋找質輕柔軟的防彈材料了。

綁着棉被防彈?

也有很多人認爲,淋溼的棉被是不是可以用於戰場擋子彈?並且很多人也曾經嘗試用過,在二戰期間,當時中國軍隊都非常的落後,於是戰場上也確實出現過用這種方法去防彈,可是結果並不如傳說中的那麼神奇!

曾經國外早就有人做過棉被淋溼後的防彈試驗,用假人套上厚厚的溼棉被,再用手槍進行射擊。結果表明,溼棉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假人,但子彈依然在假人身上留下了幾個彈孔。就算是冬天淋溼的棉被會結冰,但如果真人受這些槍傷不死仍然是重傷了!而且這還只是手槍射擊。

二戰美軍的防彈衣

二戰時期,雖然真正的軟質防彈衣並沒有研發成功,但迫於戰場上的緊急情況,很多國家士兵依然還是裝備了一定數量的防彈衣。當時盟軍的普遍共識是轟炸機乘員裝備防彈衣,對付高射炮和戰鬥機炮彈射擊所產生的碎片,據說也有航空母艦的工作人員裝備這種防彈衣。

美軍轟炸機機槍手就裝備了一款M-1防破片背心,另外還有配套的防破片護檔型號爲M-3、M-4 可以互換, 整套防破片背心重量大概在4.5-9公斤之間,很受轟炸機內不用機動作戰的機槍手歡迎。看來在裝備模塊化方面,美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裝備防彈背心和鋼盔的機槍手

而整個二戰中最著名的防彈衣還是蘇聯的SN42單兵護具,在蘇德戰場上,經常會看見身着SN42的士兵出現在巷戰中,它是用兩塊高質量鍛壓鋼板掩護軀幹正面和其他要害部位。每塊鋼板厚約2毫米,重約3.5公斤,穿着時用牛皮帶牢固在士兵身上。

SN-42防彈衣對付小口徑子彈(衝鋒槍子彈和手槍子彈)和炮彈破片傷害有較大防護作用,德軍MP40衝鋒槍在110米距離時無法擊穿這種防彈衣。二戰末期蘇聯赤軍在打擊奧地利都城維也納的戰役中就大範圍利用了這種裝備,而且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蘇軍的SN-42防彈衣

但是大多數作戰環境下,這種單兵防護用具效果還是有限的,因爲大多數德軍士兵的毛瑟98K步槍,子彈穿透力極強,這種防彈衣不大概有用防護。這種步槍子彈在穿透SN-42防彈衣後動能削弱,射入人體後反而會產生翻轉造成更大傷害。

即使因爲角度和距離緣故沒能射穿鋼板,但巨大的衝擊力也足以對內臟造成破壞性傷害,甚至脊椎和肋骨都被“撞”斷。因此,很多情況下穿這種防彈衣還不如不穿!而和蘇軍相比,德軍雖然在一戰時期也使用過這種防彈胸甲,但整個二戰時期,精明的德國人似乎已經拋棄了這種防彈理念,所以二戰德軍根本也沒有制式化的單兵防彈衣。

身着胸甲的日軍士兵

因爲當時受到技術方面的限制,防彈衣仍然還侷限於胸甲那樣的金屬層面。因此整個二戰,無論哪支軍隊,都還沒有大量裝備上制式化的防彈衣,畢竟重量大,防彈性能不好,步兵穿與不穿基本沒有什麼區別!直到後來用上了凱夫拉防彈纖維+陶瓷的組合,比鋼鐵防彈衣既輕,防彈效果又好,這纔開始在各國軍隊中普及起來。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