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今天,說點厚重的,耐心看,我最煩看個標題就亂噴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曰之爲上!

輕舟已過萬重山,在美國討論新一輪貨幣刺激的規模,到底是5000億美元、還是10000億美元時?

我告訴你:人民幣已經連續6個月讓“降息落空”,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在這6個月裏,穩步升值了6%。

(中國央行降息連續6個月落空)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邊在撕裂,一邊在重構。

在半年前、一年前、兩年前的任何一時間節點,所有經濟學家都沒有預測到,自今年的5月之後,人民幣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升值走勢——那時,他們紛紛預測,人民幣貶值到底何時“破8”?何時“破9”?

所有人都被打臉了,包括我在內!

(近6個月,人民幣漲勢如虹)

在潛意識裏,過去5年,所有人已經習慣了:強勢的美元,弱勢的人民幣。

如果短期內人民幣走強,那也是被美國政府壓迫、讓你必須走強,好比1985年9月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簽署“廣島協議”,壓迫日元走強一樣。

不要似懂非懂地討論“廣島協議”,也不要用過度簡單的思維,將其映射到人民幣的走勢上。

1,1985年的廣島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巨大傷害,日元升值僅僅是一個引子,而不是根本。

本幣升值,是個雙刃劍,談不上好和不好。本幣升值,這固然抑制了對外的出口,但是,也讓本國財富上升(對他國對比),因此可以廉價購買國外的商品和資產了。

廣島協議是一攬子協議,日元升值是個引子,強制日元對外投資的渠道,這纔是絞殺當年日本經濟的繩子。

(貨幣僅是信號,但事實已有中美易勢的跡象)

在簽署廣島協議之前,當年日本的全球基礎建設發展基金,原擬向發展中國家投資5000億美元的(約等於現在的5萬億美元),但在美元的政治壓力下,這一規模巨大的基金,最終投資給了美國和歐洲(主要是英國)。

另外,日本對美歐發放了大量海外美元貸款,其規模從1985年的27萬億日元,猛增至1990年的75萬億日元。

僅僅是日元升值,就搞垮了當年的日本經濟?

這純屬是瞎扯蛋,有些經濟學者,平時治學能否稍微嚴謹一些。

不是日元升值搞垮了日本經濟,關鍵是限定了你的投資渠道,這纔是重點之重點——可以帶來高回報的,不讓你去投資,低迴報、甚至負收益的,卻鼓勵、甚至壓迫你去投資——這纔是最爲致命的。

2,先順着上一段講下去。

一個國家的政治獨立性,永遠是最重要的,當年的廣島協議,日本歸根到底還是喫的這個虧。

政治獨立,人民幣的走勢,才能獨立,中國資金對外的投資方向,才能獨立。想一想,最近這幾年,不管人民幣匯率的短期走勢是升還是貶,但是,有一點,卻是一直不變的——一邊減持持有美債的規模,一邊加大對亞非拉國家的投資(包括增持黃金等)。

當然了,這樣的獨立自主玩法,肯定讓美國不高興了,“中國沒有當年的日本聽話啊!”

所以說,最近6個月的人民幣升值迅猛,這完全是市場力量主導的走勢,其意義非常大——如果能站在5年後、10年後看今天,那麼,這注定是中美國勢逆轉的核心標誌之一!

(貨幣僅是信號,但事實已有中美易勢的跡象)

從第一層面看,今年5月後的人民幣升值勢如長虹,是面對新冠疫情,中國第一時間管控住了,經濟生產第一時間復甦了,而美國則是反向參照物,疫情至今未能完全管控住,經濟生產至今未能完全復甦。

所以,美國只能依靠超限度的貨幣寬鬆支撐,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僅僅今年就增加了70%——如此,全球金融市場,豈能看好美元?又豈能不看好人民幣?

從第二層面看,持續三年的中美衝突,美國絕對是使盡了所有的手段,而在這一過程中,全球產業和金融界,都大體經歷了“不再看好中國-不知還能不能看好中國-繼續看好中國”這三個階段。

而這一霧裏看花的三年,有些華人押錯了,比如李嘉誠、郭臺銘,也有些美國人押對了,比如橋水的達里奧、蘋果的庫克。

現在,事實證明了,中國科技、中國經濟、中國金融,並沒有被美國壓垮,相反,反彈力越來越強了。

掀開整個近代史,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勢走強,都是伴隨着本幣的強大而漸進展開的,同樣,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勢走弱,也都是伴隨着本幣的衰弱而走向終點的。

一個新世紀,或許已經走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