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去對搞自己不熟練的事,也只有在多做中才能把它越做越容易。

而我們能力不足時,或者說自己還沒足夠的智力想清楚它,哪怕有時的盲目,也是把做這件事本身還原到清醒。

因爲,自己一次一次的試,多了之後,才能總結方法,而不是說,在腦子裏預演,這太消耗精力。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事,不管做不做,都感覺每天身心疲憊。

而且是,做了也沒覺得有多輕鬆,反而是更睏乏。

從網上看到這段話: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爲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因爲如果不做,這件事就永遠是停在腦中的 “ 假想 ” ,由於沒有真實的反饋,誘惑會越來越大,最終定肯定會讓你後悔。而去做,就進入了一個嘗試、反饋、修正、推進的循環,最終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後悔。

不管什麼時候,開始做,僅就邁出這第一步,實際上都已經領先絕大多數人。

當然,光看也算是做的一部分,但它終歸是沒有做而實際。

其實猶豫的本質,就是怕做不好,到不是說怕遇到問題不好解決,因爲它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搞得自己不適應,從而有了,先把確定的事確定了,在去做而已。

實際上,什麼事會有確定性,也只有是會做了之後,在敢下保證。

就比如說那些剛學打版的人,學了一兩個月後,是可以拿着衣服打版的,可就是擔心打這個版要回去做樣衣,自己不知道打好以後效果是否可行,從而內心有些擔心。

而你要是從事這個職業兩三年呢,拿着衣服直接就開始打版了,是會在一邊打一邊預演到最後出來的紙樣是不是和原樣衣一樣了。

你看,做多了之後,是否纔敢確定自己能否能行。

不管心理上在怎麼牴觸,在怎麼覺得做着不適應,只要做的次數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是常說的量變纔會引發質變。

不明白,沒有關係,初生牛犢不怕虎,看看那些剛學了打版的人,只管去應聘,這裏試一家不行,那裏試一家不行,不管它,繼續去試。

這就會帶來兩個結果。

第一,就是試的次數多了,在打版時不緊張,有時我們看那些高考的學生,有些平時學習成績挺好的,就是考試那天沒發揮好,這是爲什麼,不就是三年才參加一次,機會不多,如果像衡水天天都是高考般的應試,你不緊張了,是不是發揮會更好。

第二,找工作也要緣分的,這家不要你,換了下一家可能就應聘上了,試的次數越多,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同時也會在不斷的應聘中,鍛鍊了自己的打版技術,這種練習,與在家裏練習,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機會雖說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對於現在而言,你準備好了,還得要多去尋找,機會纔會變成機遇。

在者說了,機會,機會,“會”是什麼,不就是相“會”的意思,你都不出門,咋會相“會”呢,你說是不是?

這是我寫的第1903篇原創文章,關注@妙裁女裝,每天都會看到我寫的一篇有關服裝行業方面的原創文章,如果你看後覺得寫得還行,記得給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人看。

個人介紹:我叫黃玉峯,從事女裝製版十六年,06年河南服裝製版大賽第一名,寫了一本教材《30天學會服裝製版》超過萬人轉載,很多人看後都學會了簡單的服裝製版。對於女裝我的格言是:款式是神,版型是魂;形象靠色彩,氣質靠版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