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

“你放屁!”

“我不喜欢你了!”

“打死你!”

“你是一个坏妈妈、臭妈妈……”

几曾何时乖巧的小天使,突然就变成了满口脏话、狠话的小恶魔,不仅在家里飙脏话、放狠话,把家里的每个人涮一遍,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也是这样。而且你越是管着他不让他这么说,他反而说得越起劲。

家长们往往很无奈,无力应对。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也不必太过忧心,这是孩子的“诅咒敏感期”来了。孩子天天出口成脏,用最萌的表情说最狠的话,都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孩子长歪了。

诅咒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3岁左右,当他们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胡乱使用,并且越被制止反而用得越欢,不过等这个阶段过去后,就又会恢复正常。

孩子为什么会对“诅咒”的语言情有独钟呢?

1、孩子发现这类“诅咒”的话,很新奇,有意思,当他说出这些话时身边的人会有反应,为了试验自己的发现,他会进行反复试验,所以会经常使用“诅咒”类的话语。

2、孩子发现诅咒类的话语是有力量的,能吸引人的注意,引起他人情绪的波动,比如妈妈会生气,大人们会笑等。这种力量能让他获得更多的关注,所以时不时得就想动用这股力量。

3、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并不觉得这些话是“脏话”,是不礼貌的,是伤人的,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话只是新奇,有趣,所以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会一起交流新学会的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虽然“诅咒敏感期”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但放任不管肯定是不行的,家长该如何做,才能帮孩子更好地渡过这个阶段呢?家长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

1、冷处理

孩子总是运用诅咒,说“打死你”“掐死你”之类的话,是因为孩子发现了诅咒蕴含的威力,当他这么说时,发现你会有强烈的反应。你反应越强烈,他就越爱说。

家长们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孩子的“诅咒”不予回应,当没有人回应他的时候,他看不到语言产生的力量,也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自然就不会再说了。

2、以身作则,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为了迎接马上到来的二宝,橙子妈打算让2岁半的橙子晚上和奶奶睡。和奶奶睡了几天后,橙子又赖在了爸爸妈妈的床上,前两天睡前橙子妈和橙子说“去隔壁和奶奶一起睡。”谁想橙子翻个身起来指着爸爸说:“滚下去,和奶奶一起睡。”

橙子指着爸爸说“滚”,因为平常都是爸爸对橙子这么说,所以他很快就学会了!

奶奶和邻居聊天时经常会说“你放屁”,“你放屁”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橙子的口头禅。和人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你放屁。”

孩子诅咒的话不是自己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模仿来的,可能是模仿父母、亲戚、周围邻居、小朋友,也有可能是电视中的某个角色。

家长应尽可能地隔绝这些脏话的来源,减少孩子模仿的机会。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说脏话,同时也要提醒周围的人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些不雅的话。

3、用良好的语言回应孩子

面对孩子的诅咒语言时,父母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和孩子计较。可以尝试用良好的语言去回应孩子,当孩子说“臭妈妈”的时候,妈妈可以回一句“不是臭妈妈,是香妈妈,和你一样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模仿新的,好的词句。

4、告诉孩子诅咒的语言会伤人

有时候孩子使用诅咒语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告诉孩子诅咒的语言会伤害到别人。

当孩子说“你是一个坏妈妈”“我要打死你”时要冷静,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问,“是妈妈做了什么事情惹你不开心了吗?”引导孩子说出是什么事情爆发了他的坏脾气,他这时的情绪该如何表达。待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告诉孩子不要再使用“你是一个坏妈妈”等诅咒的语言,因为妈妈听了很伤心,和你不开心时一样。

5、正向强化,及时赞美

当孩子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美好的词或语句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父母的赞扬尤其是口头赞扬,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从而更乐意去使用好的语言,以获得更多的赞赏。由此,他也会减少使用诅咒语言,或用一些好的语言来代替诅咒语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