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互聯網正式迎來ATM時代。

所謂ATM,即阿里巴巴、騰訊、螞蟻三家頂級互聯網巨頭的統稱,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

10月26日晚間消息,螞蟻集團IPO初步詢價完成,經過1萬個機構賬戶詢價,最終A股發行價確定爲每股68.8元,總市值爲2.1萬億元。

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是5.5萬億元左右,騰訊市值4.8萬億元左右,螞蟻集團超越美團,成爲互聯網巨頭中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而這一市值,相當於京東(8400億元)、拼多多(7000億元)、小米(4400億元)、百度(3000億元)這四家互聯網公司市值之和。

螞蟻狂奔,已成大象。如此高的市值,讓整個投資市場都爲之震動,人們不禁好奇螞蟻集團2萬億元市值到底是怎麼來的?螞蟻有哪些實際業務可以支撐如此之高的市值?而在未來,它的想象力空間又在哪裏?

2萬億市值,高了嗎?

螞蟻集團,是近兩年資本市場上,最令投資人興奮的準上市公司。而在此之前,各大投行、研究機構早就開始對螞蟻集團的實際價值進行估算。

2020年8月4月,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這份榜單將螞蟻集團的估值定爲1500億美元,相當於1萬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而同樣在今年10月,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瑞信銀行(簡稱“瑞信”)發佈研究報告,預測螞蟻集團在2019年到2022年收入複合增長率爲54%,公司淨利潤穩定在30%—31%,最高給予4610億美元,相當於3萬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從1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不管是摩根大通、花旗銀行,還是國內各家券商、銀行,各家分析機構給出的估值皆在這兩者之間浮動。而目前市場計算出的螞蟻集團市值爲2.1萬億元,這一市值究竟是高還是低?

一般而言,國際市場上最常見的評價一家公司市值高低的方法爲市盈率(P/E)。當一家公司的市盈率過高,則價值被高估;當市盈率過低,則價值被低估。

市盈率是衡量上市公司成長空間的重要參考指標,可以從短期、長期兩個角度來分析一家公司。

從短期來看,根據當前2.1萬億元的市值計算,螞蟻集團的發行市盈率達到96.48倍,接近百倍的市盈率水平。

按照靜態市盈率,目前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三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爲34、59、41;而蘋果、臉書、谷歌的市盈率分別爲33、33、19。相比國內外互聯網巨頭,螞蟻目前的市盈率只低於亞馬遜和美團,市值偏高。

但靜態市盈率並不能體現一家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真正的實力,投資者更看重的是企業的未來表現。

從中長期來看,螞蟻的成長性被普遍看好。根據中金、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主要投行的預測,螞蟻未來兩年(2022年)預期市盈率是24倍,僅約科創板已上市18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的三分之一,遠低於和螞蟻同樣具備科技屬性的PayPal(市盈率超100倍)。

而且,螞蟻集團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和寬闊的護城河。招股書顯示,2019年螞蟻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06億元;支付寶活躍商家逾8000萬,年活躍用戶超10億。

從用戶超10億的互聯網巨頭市值來看,螞蟻目前的市值也偏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而2019年度螞蟻在鉅額收入的基礎上超高的營收增幅,也讓全世界互聯網巨頭相形見絀。

據統計,美國標普指數500中,2019年營收超過150億美元的公司一共有179家,佔總數的35%。包括谷歌、Facebook、亞馬遜、PayPal、阿里巴巴、騰訊等代表性公司,但僅有螞蟻2019年的收入增長超過40%。

2020年,螞蟻繼續保持高增長。前三季度,螞蟻實現營業收入1181.91億元,同比增長42.56%;毛利潤 695.49 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399.07億元同比增長74.28%。

螞蟻的價值“支柱”

當然,2萬億元市值是高是低,如果用單一數據分析方式來判斷顯然並不可靠。只有真正瞭解螞蟻集團的業務構成和收入明細,才能對其有一個進一步的瞭解。

2020年8月25日,螞蟻集團遞交招股書,第一次揭開了自己神祕的財務面紗和業務結構,大衆也首次有機會一睹“芳容”。

其中,螞蟻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塊業務: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創新業務。

依靠支付寶,螞蟻集團超過6成營收來自「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其中微貸業務佔4成,理財和保險業務佔2成。

從資本市場習慣的價值判斷來看,螞蟻集團的市值的高低,取決於它本質上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金融公司。

科技公司的每一份收入都是實實在在的,還能帶來潛在的價值,收入1元,市場會相信你未來能掙10元;但金融公司因爲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和限制,即使收入10元,市場可能只承認1元。

而作爲營收最大一部分來源,「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的性質,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螞蟻集團的這一部分業務實際上屬於和傳統機構一樣的金融業務,那麼目前2.1萬億元的市值就顯然“名不副實”。

深入分析其業務模式,螞蟻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實際是其擁有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與賺取存款、貸款之間差額的傳統金融業務不同,螞蟻集團通過引流、助貸、聯合貸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務,不直接承擔利率風險、信用風險。

科技,本身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升級和迭代的事物,科技公司也是如此。在金融科技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看“比例”。

服務10多億用戶的螞蟻集團,員工人數僅爲16660人,技術研發人員佔比高達64%,螞蟻集團的銷售人員只有2276人。

「科技研發投入」也成爲判斷一家公司科技屬性的重要標準。

2017年—2019年,螞蟻集團研發費用分別爲47.89、69.03、106.05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8%左右,而四大行等傳統銀行在科技的投入一般只佔2%。

從螞蟻支柱業務的盈利模式、財務比重、員工結構、科研投入等多維度分析,螞蟻集團符合一家科技公司的標準。而確定了這一點,才能真正定義螞蟻的估值模型和市值高低。

創新,決定了螞蟻集團的“估值上限”

如果說數字金融服務等支柱業務,決定了螞蟻集團市值的“下限”,那麼螞蟻鏈所代表的創新業務,則決定了螞蟻集團的“估值上限”,即想象力部分。

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的創新業務及其他業務雖然貢獻給公司的營收不到1%,但屬於其發展方向,代表了螞蟻市值“天花板”的高度。

從目前螞蟻集團的業務構成和螞蟻高管對於螞蟻鏈的發聲來看,螞蟻鏈是當下螞蟻集團最重要的科技品牌,在內部被稱爲“後天業務”。某種程度上說,觀察螞蟻鏈的發展,可以看到未來螞蟻集團在更長時間維度上的市值高度。

在螞蟻開始籌備上市後不久,其CEO胡曉明參加上海外灘大會時便表示:“如果(螞蟻鏈)馬上能賺錢,這不是我們做的事情,是其他人做的事情,我們是10年的規劃......即使區塊鏈業務很長時間沒盈利,我們也仍會樂此不疲的投入。”

而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更是直言:“區塊鏈對螞蟻來說是一種信仰。”

多項數據表明,區塊鏈業務在螞蟻集團的地位非常高。

比如,螞蟻重點圍繞人工智能、風險管理、安全、區塊鏈等核心技術領域戰略佈局。其中區塊鏈共有5個方向,高於人工智能的4個、風險管理的4個,在技術方向數量上,佔比最高。

比如,截至2020年7月31日,螞蟻集團申請專利26279項,獲得583項區塊鏈專利證書,成爲在擁有區塊鏈專利數量上全球第一的公司。

在整個上市籌備期間,螞蟻鏈的進展也被更多的分析人士和外媒所看到,其中最爲典型的是兩個進展:

● 9月25日,螞蟻鏈發佈“區塊鏈+跨境支付”戰略級產品—Trusple平臺

● 10月22日,螞蟻鏈正式宣佈數字版權服務平臺向全社會開放

場景的試點是表象,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信任問題是螞蟻鏈被市場看好的真正原因。

其實在螞蟻集團的歷史上,所有成功的產品,包括支付寶、網商貸、花唄等等都基於這樣一個解題思路。而螞蟻鏈是這一思路的新的延伸。

從2015年佈局以來,螞蟻鏈已經在醫療、司法、金融、物流等50+場景解決了信任的問題,而技術的融合也在不斷加速。

螞蟻集團最新發布的數字版權服務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數字版權保護」這件事涉及到法律、數據、多方關係等,需要有一套複雜的解決方案來執行,不是通過區塊鏈一項技術單打獨鬥就可以解決的,它對於AI能力的要求絲毫不亞於對區塊鏈技術的要求。

數字版權需要在高度相似的內容裏分辨重合度,而這一工作需要精準的AI識別。螞蟻鏈正是整合了人工智能、IOT等各項技術,推動區塊鏈解決新問題,而不是隻用區塊鏈一項技術去解決問題。這也是螞蟻鏈今年去掉“區塊”兩個字的原因。

諸多分析人士認爲,螞蟻鏈相當於早期的阿里雲,因而螞蟻集團的估值上限在哪裏,螞蟻鏈將成爲極爲重要的考量。

事實上,對創新這一核心驅動力的持續打造,纔是真正決定一家公司價值上限的根本因素,也最終會以市值的形式反映在資本市場上。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