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的衝突持續已久,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納卡地區存在爭議。雖然這兩個國家平時並不起眼,甚至有人不知道它們在什麼位置,但是今年亞阿爆發激烈衝突之後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兩個軍事大國已經不止一次爲此發聲,呼籲雙方停火。不過根據環球網10月26日報道,阿塞拜疆國防部又指責亞美尼亞嚴重違反新停火制度,這份停火制度已經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自本輪衝突以來達成的第三輪,然而雙方停火還不到一小時,就又爆發了激烈衝突。接連三次"停火"協議都淪爲廢紙,事實證明就算是美俄的面子也不頂用。

在亞阿雙方爆發激烈衝突開始,俄羅斯就率先站出來調停,呼籲雙方儘快停火實現亞阿和平,並且很快就在莫斯科達成了第一輪停火協議。本以爲俄羅斯的出面會讓兩個小國之間的激烈紛爭就此結束,然而停火協議達成後,雙方炮火依然不斷,並且誰也不承認是自己先動的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皆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協議。接着在多方撮合下,亞阿雙方又實現了第二次停火協議,結果又沒成功,停火協議生效後衝突仍未停息。最後就是近日在美國的撮合下,亞阿雙方達成的第三輪停火協議,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並且這次還是充當世界警察的美國出面,本以爲這次該真正停火了,結果又讓大家很失望,停火協議達成不到一個小時,亞阿雙方就又打起來了。

亞阿衝突反覆"停火"接着又反覆"開火",這就已經說明現在雙方誰都不信誰了,達成的停火制度更像是雙方打累了喝口水然後接着打,美俄出面也沒起到什麼實質性作用,在撮合下達成的停火不過是個面子工程,該打的還是接着打,這從本質上說明,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的衝突不是別人說幾句話就能調停的,雙方的利益矛盾積壓太久,如果能通過談判來調停,就不會付出衆多士兵傷亡的代價,所以即使美俄多次出面也無法實現亞阿和平,除非採取出兵的方式來干涉,就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僅靠動動嘴皮子就讓亞阿徹底停火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的衝突,基本也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就看最後誰能把對方打服,要不然納卡爭端問題也不會一直存留到今天。涉及到領土爭議的問題很難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因爲在這一點上雙方都不想做出讓步,唯有用強硬的武力手段才能讓對方意識到根本無法與自己抗衡,最後纔會乖乖做出讓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見棺材不掉淚。如果講道理有用的話,那還要導彈幹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