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天氣不錯,我邀請然然媽和朵大伯帶着孩子,到我家來做客。

原以爲,幾個孩子好久不見歡天喜地,但在玩耍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意外情況:

涵涵哭完,然然哭,就連少有落淚的朵朵,因爲不小心被磕碰到了,也哭了,場面一度失控。

好在我有我的制勝法寶——親子游戲,用它挽回了局面,讓孩子們玩到了一起。

我、然然媽和大伯喝茶聊天時,說起郭德綱老師家風家規嚴謹。

近日,弟子秦霄賢在餐桌上的一個小舉動,引起了郭老師不滿。

這其實是因爲,傳統禮儀有講究:“茶壺對着誰,就表示誰是主人家不歡迎的客人”。

我們不禁感慨到:“餐桌禮儀最考驗孩子家教修養!”

中國人就講究一個“喫”字,飯桌上都是道不盡的人情冷暖。

我挑選了氛圍最熱鬧的火鍋作爲午餐,配菜上天入地下水,有葷有素。

這一點我提前做好了功課,比如:瞭解到涵涵喜歡喫蔬菜,然然不喫辣,每位客人都要照顧周全。

看見小傢伙們眼饞的樣子,之前準備得再辛苦,都值得了。

這裏向大家分享幾條郭德綱老師有關喫飯的家規:

1.喫飯不能吧唧嘴;

2.家裏有客,讓客人先上桌喫飯;

3.倒茶七分滿,否則有驅客的嫌疑;

4.給客人添飯不能問:還要飯嗎?而是問:給您再添點?

5.家裏做了好喫的,師兄們先喫,師兄們喫完了,郭麒麟才準碰。

在等待食材熟透的間隙,我隨機提問了朵朵餐桌禮儀,她對答如流,然然和涵涵看見了也爭相搶答。

在一波趣味問答中,禮儀常識不知不覺就深入了孩子內心……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一個細節:

朵大伯隨着帶着“涵涵的專用碗”,對於這樣的行爲,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用什麼碗有區別?不都是盛飯喫?有點見外了吧?家長也太過度保護與溺愛了!

涵涵“認碗”是一種依戀心理,但我卻十分贊同這種行爲。

因爲,我們家去外面喫飯,朵外婆也會給朵朵和弟弟自帶便攜碗筷,主要是出於方便與衛生的考量。

然後,我問了問身邊的寶媽,其中不少也會爲孩子自帶碗筷,她們的解釋卻各有不同:

去做客的家庭沒有準備兒童餐具、主人有潔癖、疫情期間保護孩子……

大家是如何看待“給孩子自帶碗筷”的行爲呢?你會這麼做嗎?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