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朵媽。每週六我都會在《朵媽三分鐘》這個欄目,爲大家解答關於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

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贊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

朵朵上一年級之後,我經常能聽到身邊的媽媽們和我吐槽自家的孩子不愛學習。

剛開學那幾天,朵朵也很不在狀態;

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作業,和小學裏的標準作息時間,朵朵偶爾也會和我說想回去上幼兒園。

還好在暑假期間,我和外婆有意識地培養了的作息習慣,讓她適應起來沒那麼困難;

磨合好之後,朵朵每天早上自己就會背上小書包往學校趕。

前幾天送朵朵上學遇到她們班一個小男孩在學校門口拉着媽媽不鬆手,媽媽一臉黑線。

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了教室,男孩媽媽和我說起了最近的遭遇;

小男孩叫浩浩,厭學情緒已經很嚴重了,每天早飯後都是“戰爭”的開始:

在家裏磨蹭好久,怎麼勸都不肯上學;

好不容易“連哄帶騙”帶來了學校,拉着媽媽就是不讓走;

家長手機里老師的反饋一大堆,全是浩浩上課不聽講、作業沒完成、考試不及格;

孩子平時掛在嘴邊的問題都是什麼時候放假......

看得出來媽媽對於浩浩的厭學情緒很着急但是又無從下手;

聽到她說好幾次着急上火差點打孩子,反對棍棒教育的我開始幫助她分析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聽浩浩媽媽說起,原來作爲父母,他們平時工作都很忙;

除了上班前的早晨和下班後的晚上,孩子一直和阿姨待在一起。

這讓我想起前幾年湖南衛視變形計裏的楊桐。

作爲城市主人公的楊桐參加節目前厭學、暴戾,爸媽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節目結束後楊桐選擇出國留學,和爸媽和解後的他也和自己和解,由“陌路天使”成功蛻變爲“陽光暖男”。

(楊桐)

楊桐厭學、叛逆是因爲缺少爸媽的陪伴和關愛;

他選擇通過一些叛逆的行爲引起爸媽的關注,由此來得到被缺失的關愛。

而浩浩或許以爲只要不去上學就能一直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從而開始抗拒上學。

總結起來,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爸媽在刷手機,嘈雜的環境讓孩子沒辦法專心學習。

就像你在認真工作,旁邊的同事硬要拉着你聊八卦,你要麼覺得心煩,勉強聽完;要麼欣然接受,融入其中;

總之,工作是做不完了。

2. 爸媽總是拿自家孩子和各種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用超出孩子能力的高標準要求他,只會消磨孩子的自信心;而“別人家的孩子”用對了,是動力;用錯了,是打擊。

3. 家長的過度保護使孩子缺少自理能力無法適應新環境。

不要過度擔心孩子磕磕碰碰,讓孩子學會在摔跤之後自己站起來,比防止孩子摔跤更重要。

4. 孩子和老師或者同學之間的相處不和諧。

試想:如果你上班的時候和同事處得不開心、和老闆也相處不來,你還想去上班嗎?

同樣如果孩子和同學處的不開心、在老師那裏得不到期待中的關注和回應,孩子就會抗拒去學校。

幫浩浩媽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之後,媽媽滿臉愧疚,同時也道盡自己的身不由己。

那厭學情緒到底要怎麼應對呢?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厭學要從預防開始。

學齡前的孩子對於學習還沒有清晰的概念,家長這個時候強硬地要求孩子做到學習就是學習,孩子容易產生牴觸情緒。

這個階段“玩中學”的模式更適合孩子,所以在給朵朵啓蒙英語的時候我就選擇了兒歌的方式。

孩子對於歡快的節奏接受度很高;通過靈動的旋律,孩子更容易記住單詞哦!

“勞逸結合”是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很好方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勞逸結合更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像浩浩這樣的情況,就要用我們萬能的“溯源法”,嘗試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然後針對原因找到解決辦法。

厭學情緒並不可怕。

學齡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輕鬆的面對從玩到學的轉變。

上學時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情緒狀況,讓孩子積極的度過學習生活。

掌握方法,勞逸結合,將遊戲融入學習中,讓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右下角點個“贊”,一鍵分享到朋友圈,家長和孩子一起面對厭學情緒,一定可以輕鬆走出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