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上週五帶着朵朵去商場試衣服,前一秒我們母女倆還在興致盎然地討論:

究竟是“買粉色的襯衣還是買藍色的襯衣”,下一秒就突然聽到一聲悶響。

試衣服的朵朵

順着聲音看過去,一個約莫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好像是暈過去了。

坦白說,我當時真的被嚇到了。

愣了一會,剛想起掏出手機打120,就看到一個姑娘衝上前蹲地做胸口按壓了。

看到身穿白大褂的醫生把他抬上擔架,圍觀的人羣也放下心來迅速散了。

我才發現朵朵緊握着我的那隻手,都滲出了密密的汗。

當天發的微博

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和我老公描述今天在商場遇到的“插曲”。

就見他衝上來獻寶似的對朵朵說:“朵朵,爸爸發現一部你肯定會喜歡的動畫片。”

往常要是朵朵聽了她爸這話,早興奮地衝上前去了,可現在卻一反常態地坐在沙發上,眼神都沒了焦距。

朵爸用眼神無言的詢問我:“怎麼回事呀?”

我一五一十地把今天遇到的事講給他聽,朵爸的臉色也變得很凝重,他說:

“可能心臟方面的毛病,突然心梗了,搞不好人就沒了,還好有人及時去做心肺復甦嘞。”

經過朵爸長達半小時的科普,我才明白心臟驟停是件多麼可怕的事。

一旦發生心臟驟停,數秒鐘內患者就會喪失意識,60秒鐘就會呼吸停止。

4分鐘腦組織會遭受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被搶救存活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我國每年約有55萬人死於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說每分鐘都有人因爲這個“魔鬼”而死亡。

在發達的歐美國家,民衆的心肺復甦術普及率有40%左右,這讓每天約有100多人成功被挽回生命。

而根據數據顯示,我國掌握心肺復甦急救技能的人連1%都沒有。

既然及時實施心肺復甦術,就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首先要讓孩子先有一個這樣的概念。

恰逢今天是世界動畫日,我給大家分享一部通俗易懂的動畫短片。

https://v.qq.com/x/page/d3071792bz6.html(複製鏈接即可觀看)

希望各位寶媽能帶着孩子一起觀看,在關鍵時刻甚至能救人一命,意義非凡哦。

這部由協和醫學院博士科普團隊與北聯大藝術學院數字虛擬現實工作室聯合制作的三維動畫,也是我國首部急救科普三維動畫。

看完之後是不是心有餘悸?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現在對急救知識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孩子身上。

就在前不久,據教育部官網顯示,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670號建議的答覆中已經指出:

要將心肺復甦和急救知識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將急救知識納入基礎教育相關課程。

其中,將心肺復甦、創傷救護等院前急救技能作爲大學生健康教育重要內容。

明確規定要掌握常見突發事件和傷害的應急處置方法,提高自救與互救能力。

最後將視頻中的重點歸納給各位寶媽,注意記筆記了!!

01方法

1、輕拍雙肩,分別在兩側耳旁大聲呼喊、詢問,如無反應,立即用5-10秒鐘觀察胸廓是否起伏,專業人士可觸摸頸動脈。

2、如果意識突然喪失,呼喊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或呼吸不規律,即可判斷爲心臟驟停,應立即啓動心肺復甦。

3、尋求周圍人士幫助,撥打120,儘快取得AED(體外自動除顫儀),馬上進行胸外按壓。

4、按壓部位爲兩乳頭連線中點。

02動作要領

1、雙手交叉、雙手掌根重疊,手掌根部持續胸外按壓。

2、以髖關節爲軸,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垂直向下按壓胸廓。注意肘關節不能彎曲,一定要垂直向下。

3、每一次按壓後,手掌根不能離開胸壁。當胸廓回彈時,不要有任何力量施加在胸廓上,以保證胸廓充分擴張。

按壓深度爲5-6cm,按壓頻率爲100-120次/分。

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腦部供血,減少重要臟器功能損傷,降低胸外按壓的併發症。

4、最新的心肺復甦指南建議,對於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提倡口對口人工呼吸,可進一步提高心肺復甦質量和成功率。

對於非專業人士,持續胸外按壓即可,無需口對口人工呼吸。

5、持續心肺復甦至患者心跳、呼吸恢復或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03注意事項

1、並不是所有暈倒患者均可實施心肺復甦,如癲癇、暈厥、昏迷,以上患者雖然意識喪失,但呼吸仍然存在,所以不是心臟驟停,不能進行心肺復甦。

2、在胸外按壓的同時,周圍的人儘快取來AED (自動體外除顫儀) ,按照語音提示,貼好電極片,AED自動分析,自動充電,然後按下放電開關完成電除顫。

AED可以大幅度提高搶救成功率!

3、若只有單人施救,建議打開手機免提功能,一邊胸外按壓一邊和120溝通。

敲完今天的文章我突然有種鬆口氣的感覺。

因爲心源性猝死對我來說從前真的只存在於新聞當中,甚至在辦公室經常聽到那些95後和00後的小朋友,帶着調侃的意味打趣對方:

“別總熬夜和加班,你小心猝死哦。”

所以我一度覺得這種事離我十分遙遠,直到那天商場遇到“突發事件”,我才擯棄了心裏面的那份僥倖。

尋找了資料和數據寫下這篇文,希望起碼能夠提到一個提醒的作用。

防患於未然總是好的。

尤其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明白心肺復甦術的重要性,畢竟一旦那份不幸降臨,就是一個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