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課桌》中,孩子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些問題,輔導老師可以爲他們解決;有些問題,輔導老師和教育專家也無能爲力。心理問題和不好的思想短時間可能改變不了。

程曦是一個有些自卑的女孩,大部分時間都需要有人陪着,這樣纔會有安全感。她經歷或聽到很多不好的事情,讓她對生活有些絕望,慢慢形成一種悲觀的思想。

程曦的悲觀思想

在節目中,程曦說:“每次努力都得到一個失敗”。這說明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沒有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她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讓她一蹶不振,對生活不抱有任何希望。

家人沒有發現這個問題,讓她的悲觀思想積少成多。這是很多孩子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因爲他們不能很好的走出來,父母也不爲所知。

悲觀思想相對比較容易發現,心理問題就不那麼容易。父母可能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自我察覺,如何能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呢?

程曦的媽媽給她講一些自己小時候不好的經歷,可能是希望她能夠從這些不好的經歷中吸取一些教訓,但是她從中受到傷害。

媽媽原生家庭的傷害給她帶來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是無意識的。媽媽對程曦的教育可能是比慘的教育,希望她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優越感,想讓她意識到自己比媽媽過的好很多,從而幫助她樹立一點信心。

可能正是這樣的教育,讓她接受到太多比較負面的東西,讓她覺得世界不夠美好。

家是一個可以溫暖人心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傷害人心的地方。家的傷害可能會比其他任何傷害都要嚴重,只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本《爲何家會傷人》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來自家人的傷害,避免類似的問題發生,從而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

程曦的父母都有工作,她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和爺爺待在一起。她有一些不好的行爲習慣,爺爺會罵她,她沒有哭,只能努力,無奈的努力。

爺爺對她的期望可能有點高,她非常努力了,但是無法達到爺爺的要求。這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體會真是讓人很無奈,看不到什麼希望。這會不斷強化她的悲觀思想。

在班裏競選班幹部,只有少數人支持她,大部分人都不支持她。這讓她產生一種同學都不怎麼喜歡我的思想。

程曦可能從小獲取到很多負面的信息,讓她在學校裏的表現不是太好,得不到大部分同學的喜歡。這又進一步的強化她悲觀的思想。

家人沒有給她太多愛或積極正面的東西,同學或其他人不怎麼喜歡她,她的世界彷彿都不美好。不好的東西不斷在她的思想中累積,會讓她的悲觀思想越來越嚴重。

當一個人認定某種觀點的時候,她會不斷去生活中找相應的東西來印證它。程曦的生活中,有太多經歷都是不美好的,所以她的觀點一直被印證,從而讓她深信不疑。這樣就無法從中走出來。

她有過很多努力,但是沒有獲得比較好的結果,所以她認爲努不努力都是一樣的。這能看出她有多麼的絕望。

通過《親愛的小課桌》這個節目,她把這些不好的東西給展現出來,父母看到了,輔導老師也看到了。葉一茜、陳宥維和教育專家都想幫助她,但是他們無能爲力。

無能爲力

程曦說出一些悲觀的話語之後,輔導老師都意識到她的問題。陳宥維想要安慰她,極力的引導她,但是他改變不了。

陳宥維說:“節目中的幾位輔導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你”。

程曦不假思索的回答:“撒謊”。

這能看出她對悲觀思想的信念感非常強,彷彿好事都不會發生在她的身上。這樣的孩子挺悲哀的。

葉一茜也想要安慰她,對她說:“很多次的失敗疊加在一起纔會成功”。

葉一茜的成功可能就是來源於此,她經歷過太多失敗,最後獲得成功。她的事業發展的很好,家庭幸福美滿。

程曦立馬把問題給放大了,失敗越來越多,那就是失敗越來越大。

這可以看出她沒有去總結經驗,只是記住這些失敗,把失敗放大了。

對一個孩子來說,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可能都不是她能做到的,所以,她的受害者心理越來越強,悲觀思想也就越來越嚴重。

陳宥維和葉一茜發現程曦的問題,但是他們改變不了。

他們想要幫助程曦,但無能爲力,只怪能力有限,時間不足。

教育專家分析程曦悲觀思想的來源,可能是父母傳遞太多消極情緒。

有句話是:“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的日常行爲,孩子會極力去模仿。這是因爲父母的行爲可以在生活中生活的很好,孩子需要去學習父母的各種行爲,才能讓自己更好的適應生活。

家人不斷給程曦傳遞負面情緒,她只能無奈的接受,從而慢慢的養成悲觀思想。

對於悲觀思想,教育專家也無能爲力,這是短時間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程曦還小,如果她的父母給她正面積極的引導,可能會讓她很快從中走出來。心理問題和不好的思想,孩子越小,改變越容易。

在生活中,像程曦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只是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問題。有可能是孩子沒有說出來,也有可能是父母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發現。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教育出一個樂觀開朗,積極正面的孩子,這是一種挑戰,但是父母值得去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