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血糖不是很高,可以不用胰岛素吗?一般来说,血糖多高才用胰岛素呢?”近日,有个网友向我提问。

很多糖尿病人对胰岛素有偏见,觉得胰岛素很可怕,像毒品一样,一旦用上就会上瘾;还有病人认为胰岛素是激素,用了会有很多不良反应。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会自己分泌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除外),用来降血糖,保证我们的血糖在正常范围。

当我们身体分泌的胰岛素逐渐减少,不够用了;或者我们分泌的胰岛素无法发挥很好的降糖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降糖药。

降糖药有很多种,口服的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TZDs(吡格列酮)、格列奈类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阿格列汀)、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等。

皮下注射的降糖药有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和胰岛素。

胰岛素又有很多种,如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混合型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门冬胰岛素50)、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等。

那么,血糖多高才用胰岛素呢?

是否使用胰岛素,有时候跟血糖高低没有关系。比如,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只要确诊,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这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胰岛素:

1.情况特殊的新发2型糖尿病

虽然刚刚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病人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嘴巴干、喝水多、小便多、吃得多、饿得快、体重减轻;或者病人空腹血糖>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9%。

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这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从长远来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与1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时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刚发现血糖升高时与1型糖尿病很难鉴别,这个时候,可以先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血糖平稳后再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

3.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

随着病程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在衰减,分泌胰岛素和利用胰岛素的能力在下降,血糖控制也会越来越差。

通过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和使用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血糖仍然无法控制达标,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来降血糖。

4.体重减轻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发2型糖尿病),如果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明显减轻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血糖平稳、体重恢复正常后再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

5.紧急情况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或者处于应激状态,如严重的感染、重大手术前后,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待紧急情况解除后再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

6.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

我们都知道,如果血糖控制不好,2型糖尿病就容易发生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当多种并发症发生后,为了控制并发症、维持血糖稳定,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所以,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不仅仅根据血糖高低来定,还需要结合具体病情来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