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邊防部隊不同,緬甸的邊防軍是由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改編而來的,名義上隸屬於緬甸國防部,但也有相對的獨立性。這些正在擦拭槍支是克倫邦地區的邊防軍,也被叫做克倫邊防軍,所用的並非緬甸制式武器,因此顯得五花八門。

早在緬甸軍政府時期制定的“2008年憲法”中就有規定,所有武裝組織都要過渡成爲邊防軍(BGF),截止日期原定於2009年6月,之後又推遲了5次直到2010年9月。大部分武裝組織的改編都還算順利,但在果敢卻遇到了阻礙,以至於最終釀成了2009年的“果敢88事件”。

目前緬甸共有23個邊防營,分佈在克欽邦、撣邦和克倫邦,其中克倫邦就有13個邊防營,多數都是原民主克倫佛教軍(DKBA)改編而來。邊防營的編號是從1001營到1023營,每個營編制爲326人,其中約30人是由緬軍派駐,只是營長還是由少數民族軍官擔任。

雖然邊防營在行政上隸屬於緬甸國防部,裏面也有緬軍軍官任職,甚至軍餉也從緬甸國防部領取,但所有邊防軍的武器裝備則基本都是自己解決。少數的邊防營會獲得緬甸軍方提供的槍支,不過都是些陳舊武器,好在成爲邊防營之前家底都還算充實,加上還可以自行購買武器,所以有些邊防營的輕武器相比緬軍來說都要好得多。

克倫邦由於緊鄰泰國,所以當地的武裝組織多使用泰國黑市上流通的槍支,其中制式的和民用型號的都有,從這些邊防營士兵擦槍的圖片中也能看出來。對於緬甸這個常年戰亂的國家來說,除了少數擁有製造能力的武裝組織外,大部分武裝使用的武器型號都混亂不堪。好在這些邊防營即便打仗也都是些配合緬軍的小規模作戰,否則這麼多的武器型號,後勤都會成爲一個大問題,你能從這些拆散的槍支中分辨出幾種型號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