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師門論壇

清華園內的一代代教師們

以德立身、以德立學

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讓我們共同聆聽感人至深的師門故事

第三期清華大學“師門論壇”於10月18日晚19:30在蒙民偉多功能廳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作爲特邀嘉賓,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原系主任孫學峯教授等7位嘉賓作爲對話嘉賓出席,活動由 政治系助理教授胡悅主持, 3000餘位師生在線上線下參與活動。

一、閻老師分享:以科學精神探索世界

活動伊始,閻學通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 對於師門傳承的理解。

“‘承’比‘傳’更重要。必須要思考,在繼承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發揚光大的是什麼,如何才能使傳承獲得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源於何處?”

“學術事業的生命力源於科學方法、理論創新、科學精神、嚴謹治學,唯此,學術的傳承纔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師門分享:閻門關鍵詞

01

孫學峯老師:科研創新 科學方法 治學嚴謹

孫老師分享了在機緣巧合之下如何成爲了閻老師的學生,圍繞 “科研創新、科學方法、治學嚴謹”三個關鍵詞講述了在閻門求學的經歷,並對閻門的 “認錯精神”深有感觸,也叮囑有志於科研學術的同學: “自己否定自己很痛苦,但做科研自己就是要熬過去。如果熬不過去,就無法有創新,科研也不會有成功。”

02

陳寒溪老師:忠於專業 忠於職業

陳老師通過線上連線分享了自己在閻門的成長。作爲一名從歷史系跨專業到國關專業的同學, 閻門的薰陶使他在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得到了系統性的訓練和提升。而閻老師對於工作的熱情和使命感也深深地感染着他,從教之後 忠於自己的專業、忠於自己的職業,在教育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03

漆海霞老師:科學精神 家國情懷

有幸成爲閻門的第一名女博士生,漆老師深感閻學通老師對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在學術上,閻老師始終秉持高度嚴謹和認真,投入大半生在國關事業上。在科學精神上,閻老師鼓勵學生與他進行平等對話、敢於批評老師。”此外,漆老師對閻老師身上的“家國情懷”深深欽佩,並提醒同學們 “學術不能僅僅以發表文章爲目的,還要有創新知識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這纔是學術生命力旺盛的根源所在。”

04

周建仁老師:言傳身教 執着創新

作爲閻老師招收的第一名工科生,從對國際關係研究科學化的懷疑、不確定,到堅定地以科學精神在國際關係學科中發展、育人,周老師感慨道:“ 閻老師的言傳身教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而閻老師不怕失敗、執着創新的精神也讓我不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一直深受鼓舞。”

而師門第三代人, 孫學峯老師的博士生薛松(現任教於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漆海霞老師的博士生李明澤、周建仁老師的碩士生歐高榮(斯洛文尼亞人,現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也對閻門一脈相傳的 “嚴格而有溫度”深有同感。

閻老師和三代閻門人的分享在這個溫良的夜晚,深深地打動着線上線下師生的心。 分享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與閻門大家庭展開對話。

【後記】

清華大學“師門論壇”旨在通過邀請校內名師大家,以特邀嘉賓分享和師門嘉賓對話的形式,結合學術交流和職業引導,展現優良的師門傳統與師門精神,傳遞良好的導學關係。原副校長、教務長、航空航天學院餘壽文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系李亞棟教授先後攜師門做客“師門論壇”,講述師門故事。

文案 | 劉暉 王澤坤

圖片 | 陳根鋒 譚佳樂

編輯 | 張雨恬

審覈 | 趙博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