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今年国庆节间,福建福州城区部分退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海峡两岸满族聂氏代表临马尾区闽安村虎头山上,在清代福州清军戍守台湾驱日殉国将士古墓群石碑前献花纪念,并合影留影。

近年来,福建属地民族历史文物保护对象主要为畬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政厅省民委列专题做民族情况调查的福州〈珠玛祖庙问题〉和〈蒙古营问题〉。

而关于与满洲将士有关的清代福州清军戍守台湾驱日殉国将士古墓群,因为这是重要的涉台历史文物,是证明大清政府管理台湾证据,即用来证明“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1992年8月,该群被列为第二批福州市马尾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1993年对义冢竖碑标志保护,2009年墓群被列为福建省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墓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因为有重要历史意义,当地新闻媒体和国家新闻媒体均有报道,有关领导也给予批示介入,但迄今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未有明显进展,故此地民族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尚趋于民间行为,只能是当地满族同胞联系重视历史文物的人士进行民间保护和呼吁工作。

墓群是研究清朝军事制度(特别是海军制度)、台湾防卫和近代船政等重要历史文化,但现在缺乏相关历史人才进行研究。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共三处,分别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镇秦屿虎头岗,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虎头山上,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

现在保留的清代碑刻,有嘉庆、道光、同治、光绪期间所立,这里安葬的都是上述期间轮戍台澎捐躯殉国清军将士的遗骸。

这些地区,在明代是安葬没有后嗣或是无主的墓地。大清将台湾纳入版图,一些戍守台湾的清军将士特别是原东山籍将士去世后就安葬在这里。

这里虽升格为国保单位,但近在咫尺的大清亭江炮台却未见国保碑(有的文章说也国保单位,但考察者在现场却未能见到)。但附近有古桥,被称一桥三名( “飞盖桥”、“沈公桥”、“迥龙桥”)却有国保碑,并且是当地推荐的重点旅游景点。而意义更为重大的清军戍守台湾将士古墓群,却很少有游客来凭吊。

虎头山义冢,安葬着清军驱日保台的135名将士遗骸,其中127面石碑刻有姓名和籍贯,8面是无字碑,即未留下姓名的殉国者。

其历史背景,就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的岛民向日本上缴年贡,日本政府即认为这些琉球国岛民是日本国民。这些岛民遇到台风漂流至台湾,船上69人当中三人溺死,54人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仅12人生还回国。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大清台湾管辖,只在大陆移民集中的地区设立了管理机关,而原住民居住地区完全自治,所以大清政府对此事件不知晓。日本政府借口这个“牡丹社事件”,认为大清即未直接管辖,他们就派军队进行侵略报复。大清政府调动闽安水师营和船政水师部分官兵前往台湾,驱日保台,上述的殉国者就是在这场驱日保台战争中牺牲的。

大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前,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前往保卫台湾的清军将士也是以福建籍的居多。

希望通过我们族胞的祭祀将士活动,还有我们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清代福州清军戍守台湾驱日殉国将士古墓群及其历史背景。

赵燕生提供图片和有关资料

富察春兵编写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