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家有小學生的父母格外歡樂起來,儘管每天接送孩子8次上學放學,都甘之如飴般心情大好。爲什麼呢?因爲孩子時不時會捧回滿分試卷讓家長籤閱。

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現在的小學生考100分,變得非常普遍。有人說全班50人就有49人滿分,有人說一不小心考個98分都是拖全班平均分後腿。就在筆者幾天前更新的一篇有關小學教育文章裏,讀者評論特別多,現摘抄幾個來看看。

@網友1:我家孩子二年級,從一年級開始全班考試平均成績都是96、97分,每次考試得滿分100分的至少20人,剩下沒考到100分的大都集中在98~99分,偶有那麼一個80多分的,那是名副其實的墊底。所以,每當孩子沒考到100分,他總不太高興,認爲自己成績很差。

@網友2:開學快兩個月了,我女兒今年9月1日開始上一年級,語文、數學都考過兩次了,不管哪次考試,全班55人平均分都在96分以上,考100分的一抓一大把,語文數學雙百分的接近30個娃娃。真搞不懂是現在學的知識難度降低了還是教育水平提高了。

@網友3:我見過六年級期中考試數學平均98.6的。全班50名學生,只有8人未達滿分。

有些家長有疑惑,這會不會跟教育部嚴禁中小學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有關?推出這個禁令的初衷無非就是給中小學生減負,淡化“分數和排名”帶來的焦慮,減弱競爭意識,九年義務教育以完成教育爲主。爲什麼如今的小學生考試得100分如此普遍,確切來說,以下3點原因是關鍵。

1.所學知識難度降低

自從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後,中小學教材更新換代了很多次,爲了配合爲中小學生減負的節奏,除了縮減在校時間,減少家庭作業外,所學知識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在以前的基礎上逐步降低難度。尤其對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的知識量不大,課堂教學重複度高,容易幫助孩子記牢基礎的知識點,只要上課用心聽講的孩子,考100分並不是難事。

2.超前教育

儘管教育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但是一紙禁令無法鎮壓家長“望子成龍”的焦慮和需求,爲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不惜重金把孩子送進各種早教班、智力開發班等。如果幼兒園不迎合家長的需求,開展幼小銜接課程,讓學齡前的孩子提前學習語數英三科的知識,就要面臨着失去生源的威脅,沒有生源就沒有生存力。不管幼兒園,還是各種培訓機構,只要是家長的需求,都會置條例規定不管,哪怕有被懲罰的可能,也會先考慮生存爲家長提供市場。

超前教育的做法,就是幫助孩子更早、更好地掌握小學低年級的基礎知識,等孩子上小學前,就已經完全掌握了一、二年級的知識;到了寒暑假一路提前學習學校要學的知識,這樣下去,相當於所學知識點需要重複學幾遍,考試得高分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教育的投入增多

城裏的小學生考100分不奇怪,因爲父母雙方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特別在孩子智力開發、教育投入等方面,捨得花金錢、時間和精力。每年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的投入都是以萬計算,不少家庭爲了更好培育孩子,實行男主外女主內分工合作,陪孩子做作業、上輔導課,付出就會有回報,在孩子的學習上更是如此道理。

放眼看去,在世界各個學科的中學生競賽中,中國學生以獨特優勢完勝。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國孩子在刻苦學習上,沒有哪個國家孩子能有這股拼勁和勤奮。

九年義務教育下的小

九年義務教育下的小學知識點還是比較簡單,易掌握,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考試成績不是主要的,而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比如自主學習能力、自律、主動思考問題能力、時間管理能力,還有財商、情商等。小學生的成績拉不開距離,因爲基本上都是被動灌輸性學習,可一旦進入七年級,從三門功課增加到了7-9門功課,如果沒有具備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是很好保持優異成績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