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被稱爲“射鵰三部曲”。“華山論劍”成了其中的武林盛事,共進行了三次華山論劍。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第一,第二次華山論劍,歐陽鋒第一,第三次華山論劍,周伯通第一

王重陽

作爲王重陽師弟的周伯通,是個武癡,名義上他是王重陽的師弟,其實所有武功都是王重陽教的。第一次華山論劍,因爲有師兄王重陽參加,周伯通便失去了參加的資格。第三次華山論劍時,已是物是人非,王重陽、歐陽鋒、洪七公都已不在人世。

第三次華山論劍,也沒有真正的比試,參與者楊過、郭靖、黃藥師、一燈大師和周伯通,對天下第一的名頭並不感興趣。但他們還是排出了一個名號,“北俠”郭靖、“南僧”一燈、“西狂”楊過、“東邪”黃藥師、“中頑童”周伯通

周伯通

老頑童周伯通的武功,“黃藥師、一燈等都自知尚遜周伯通三分”,他確實是人們心目中的第一。周伯通對於“名”壓根就沒有概念,“我黃老邪對‘名’淡泊,一燈大師視‘名’爲虛幻,只有你,卻是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念,可又比我們高出一籌了。

這有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最高境界了。所以,老頑童周伯通位居武功最高的中間位置,是大家都心悅誠服的。那這時天下第一的周伯通,有沒有超過第一次華山論劍天下第一的王重陽呢?

周伯通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與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和黃藥師等人戰了七日七夜,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奪得天下第一。顯然,王重陽比其餘四人高出得也不多,否則也不用比試七日七夜那麼長時間了

到了第三次華山論劍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十年。黃藥師作爲三朝元老,其武功自然與第一次華山論劍之時,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這時的他,武功還是不如老頑童周伯通。他的武功不如王重陽,心裏是有些不服的,否則幹嘛要比試?

黃藥師

但第三次華山論劍時,黃藥師是自認武功遜於周伯通的。也就是他不用比試,就知道自己不如周伯通。這時的周伯通集《九陰真經》、雙手互搏、七十二路空明拳於一身,再加上他淡泊名利,一心癡迷於武學,確實無人能比。

所以,從黃藥師對周伯通和王重陽兩人的不同態度來看,第三次華山論劍時的周伯通,已經超過了第一次華山論劍時的王重陽。王重陽雖然是個難得的武學奇才,用周伯通的話說,“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許多武學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並非如我這般勤修苦練的。

周伯通

但是,王重陽離開人世太早,況且勤能補拙。再加上有《九陰真經》相助,老頑童周伯通雖然在武學理念上可能還不如周伯通,但在武功實戰上應該超過了師兄王重陽。像周伯通這樣心無雜念之人,武功上的成就要比其他人增長得快得多。

王重陽其實也不在乎天下第一的名頭,只是想化解因爲《九陰真經》而引起的江湖糾紛。但他畢竟一心想着驅除外敵,心中還裝着天下衆生。雖然他天生了不起,但精力也畢竟有限。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想來也與這一點有關係。

王重陽

反觀周伯通,是越活越年輕,花白的頭髮竟然由白轉黑,這是他天性淳樸淡泊的表現。周伯通見到新的武功便想學,甚至不惜拜楊過爲師,來學黯然銷魂掌。他的這種一心向武的鑽研精神,也是無人能比的,這也就是他的武功高出黃藥師、一燈,甚至王重陽的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