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箇中成藥,賣得最好

10月26日,米內網公佈2020年上半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中成藥銷售Top20名單。

從整體數據來看,因爲新冠疫情的影響,上半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中成藥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銷售額同比下滑超過20%,但銷售額仍保持在100億以上規模。在城市格局中,北京銷售佔比最高,超過30億元,其次是重慶、鄭州、西安、廣州等7個城市。

而在上述品牌Top20榜單中,米內網數據顯示,共有18個是獨家產品,有13個是注射劑。從所屬大類來看,心腦血管疾病用藥最多,有7個;其次是腫瘤疾病用藥有6個。其中,僅有江西濟民可信藥業的金水寶片和山西振東製藥的複方苦蔘注射液逆勢增長。

其中,百令膠囊、康萊特注射液、注射用丹蔘多酚酸鹽、康艾注射液和金水寶片位居銷售前五名;揚子江藥業的藍岑口服液,山東丹紅製藥的丹紅注射液、揚子江北京海燕藥業的蘇黃止咳膠囊、天士力醫藥集團的複方丹蔘滴丸和江西青峯藥業的喜炎平注射液則分列第5-10名。

據瞭解,百令膠囊連續多年來位居前列,是華東製藥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某種程度上,華東製藥的拳頭產品除了一直以來市場佔有率可觀的卡博平(阿卡波糖片),就是銷售額已經超過20億元的百令膠囊。2017年以來,受到招標降價、藥品控費及二次議價等政策的影響,百令膠囊的增長曾面臨不少壓力,2017年該產品增速約15%,相比往年有所放緩。

作爲處方和OTC雙跨品種,百令膠囊結合國家分級診療和處方外流等政策帶來的機會,營銷渠道下沉成爲其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20家藥企,銷售佔比高

以中成藥廠家的市場份額爲標準進行排序,得出了2020年上半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中成藥Top20廠家銷售格局。

其中,浙江康萊特藥業位居前一、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揚子江藥業集團分列第2、3名,緊隨其後的是上海綠谷製藥、江西濟民可信藥業、長白山製藥和天士力醫藥。

值得注意的是,米內網也同時對上榜的20家藥企銷售額增長率做了公佈,2018年江西濟民可信藥業以193.31%的增長率迅速升至榜單前列,揚子江北京海燕藥業的增長率額則達到了29.62%,揚子江藥業集團以24.19%的增長率緊隨其後;與此同時,江西青峯藥業的降幅最大,高達49.37%,其次是長白山藥製藥,降幅達19.86%。

相比2018年,2019年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各藥企的發展相對均衡和停滯,除了濟民可信仍然保持30.94%的增長率外,大多數藥企都陷入停滯階段,若有所增長,漲幅也相對較少。

賽柏藍在濟民可信官網查詢後發現,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9年,現有員工12000餘名,2018年,集團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躋身中國製藥工業100強第6位、蟬聯中國醫藥工業100強第10位。

據瞭解,該公司專注於現代中藥、化學藥、生物製劑、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集團在心腦血管科、腎科、腫瘤科、抗感染及急救藥物領域均取得一定的成果,核心產品“金水寶”、“嘉文-間苯三酚注射液”、“醒腦靜”、“康萊特”、“悉能”、“立幸”、“黃氏響聲丸”、“九華痔瘡栓”等在全國細分品類擁有較高市場份額。

品種對藥企市場佔比的拉動十分明顯,米內網數據顯示,近年在重點城市公立醫院金水寶片銷售額快速增長,從2017年不足5000萬元到2019年近4億元,今年上半年銷售額近2億元。

中成藥市場,穩步上升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中成藥市場在2014年至2018年經歷迅速增長。據估計,中國中成藥總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約5789億元增至2019年的約811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7.0%。中成藥總市場規模預期將由2020年約8532億元進一步增至2023年約9774億元。

一方面,每次重磅發佈的國家醫保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趨勢——中成藥穩步擴增。而醫保體系是我國醫療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終端消費的藥品由醫保支付的比例超過70%)。作爲藥品消費的支付方,醫保對藥品銷售的拉動動作是不言而喻的。若能進入國家醫保,則獲得了全國性的通行證,能在全國範圍內打開藥品的銷售空間,實現放量增長。此前進入目錄的熱毒寧注射液和痰熱清注射液等,都曾實現了快速的放量增長。

但另一方面,出於醫保控費和輔助用藥等政策的落地實施,中藥注射劑面臨更大的壓力,適用的範圍限制更爲嚴格,比如許多醫院明確要求醫生限制使用中藥。多地衛健部門、醫療機構將中成藥特別是中藥注射劑作爲“輔助用藥”加以“重點監控”,導致中成藥在醫療機構的使用金額和佔比均出現下降。

醫保對部分用於心腦血管、癌症及糖尿病等領域的中藥口服制劑,對其使用的適應症及相關臨牀表現有了更細化的限定,可以看出對這部分中成藥的臨牀路徑及詢證醫學要求更爲嚴格。

國家當下對中藥的政策是鼓勵傳統用法,也就是說,鼓勵口服品種即爲醫保目錄對中藥注射劑設限帶來的此消彼長,疫情也是中藥產業發展的催化劑,未來中成藥還會迎來新一輪放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