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领导的王牌四纵,49年被分成2个军,军长都是什么大人物?

1949年2月,陈、谢指挥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一分为二,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和第十四军,这两军的军长都是谁呢?

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

在年龄、资历相当的解放军将领中,周希汉将军的成长经历比较特别:没有当过营长而当科长,没有当过团长而当旅长,没有当过师长而当军长。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统一编制序列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二野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第四兵团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

第十三军是由中野第四纵队改称的,首任军长是周希汉。

陈赓是打心眼儿里喜欢他这位“老部下”。

1931年底,已调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当参谋的周希汉奉徐老总之命,来到陈赓任师长的第十二师指挥部。

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陈赓便问周希汉觉得在总部工作怎么样。

周希汉说:“别的还好,就是参谋主任爱打人,他还让我们赵参谋跪在石子上过,真凶啊!”

陈赓听了哈哈大笑道:“你不要在乎他的牌气,尽早把他那套司令部业务学到手。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同徐总讲,把你要回来。在那儿你也就是个传令兵,回来咱给你弄个官当当!”

这并不完全是一句玩笑话,陈赓是真想把周希汉要到自己手下。

他欣赏周希汉作风严谨,善于独立思考,做事细心又大胆果断。

只可惜就在他们谈话后不久,周希汉负了重伤,离开了第四方面军,这一别就是五六年,直到抗战爆发,两人才真的到了一起。

“老部下”到了自己手下,陈赓就开始真正照顾他了。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陈赓任三八六旅旅长,周希汉任作战股股长。

当他发现周希汉职务过低时,便开始动脑筋,考虑怎样给这个年轻人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1938年3年,第三八六旅组建了一个补充团,陈将周希汉连升两级提为团参谋长。

1938年底,25岁的周希汉经过了一段极短的旅副参谋长的过渡,又当上了三八六旅的参谋长。

周希汉从此跟着陈赓打完了日本打老蒋,直到新中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历任第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将军因骨折住进医院,谁也没有想到,将军在深夜2点突然去世,享年75岁。

“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李成芳中将

李成芳,1914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一户农家,10岁入私塾读书,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是工农革命运动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李成芳也十分向往革命。

1929年3月的一天,李成芳正在地里干活,恰逢游击队经过,他没有告知父母,扔下锄头就跟着游击队走了。4月,他正式成为红1军第1师的一名战士,12月,他跟随部队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在战斗中经受住了考验。

此后,曾历任团政治委员、旅长、纵队政治委员、军长、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

先后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上党、临浮、淮海、广东、广西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

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指挥所部多次以弱胜强、出奇制胜,他具有非凡的胆识、一往无前的气概、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丰富的治军用兵经验,在部队和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1955年,李成芳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1月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