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王近山情场折戟,从副司令将为大校,临终听着军号声去世

他,是一位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军,战场杀敌,血性刚猛;他,为情感,仕途尽毁,从将军将为大校,沉寂十年,上演了令人唏嘘的人生悲剧。十年后,经过首肯,他重返军队,成为正军级。他的故事远比戏剧更跌宕起伏,他活得潇洒彻底,痛快淋漓,就像一束火焰,炙热而浓烈。

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皙,说起话来一句一顿,但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和他不太相称的外号——“王疯子”,他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称号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进一步展示着他的才华。他曾在七亘村三次设伏,打得日军不敢运输军需品,被英国军事家评为经典战例。

在韩略村,他伏击路过的运输队,没想到歪打正着伏击到了日军的“战地观摩团”,击毙多名日军佐官,还有一位少将旅团长,在后来得知详情时他大呼“痛快痛快!”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任晋冀鲁豫军区6纵的副司令员。

当时的6纵大多数由地方部队改编而成,战斗力偏弱。而在王近山的带领下,他们打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硬仗,其中最有名的还是攻克襄樊。

国民党将领放言:除非关公再世,没人能攻下襄樊!”

因为襄樊地势易守难攻,只有一条途径进攻,而传闻当年关羽另辟蹊径杀上襄樊。

王近山通过仔细钻研,定下了“先攻山,再下城”的策略,最终成功居高临下拿下了襄樊,敌人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场战役被朱老总誉为“小型经典战例”。

到了抗美援朝,王近山作为第三兵团的副司令员参战。

可是刚刚进入朝鲜,他就跌了个大跟头——因为指挥不清楚,导致手下一个师几近全军覆没。

王近山为此狠狠地憋了一口气,终于在上甘岭打了一个翻身仗,美军将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计划彻底失败在对手几乎不可思议的坚守下。

最终这次战役被拍成电影《上甘岭》,上映时王近山还特地去观看,电影散场出来的时候,将军却哭红了眼。

硝烟散尽,和平年代的生活是安逸的,但是对于戎马一生的王近山来说,这样的宁静却蕴含着一种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他的感情世界。

这位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一代名将,在陌生的情场上却手足无措、进退失当。

更令人可叹的是,无论是在战场或者是在情场上,将军都本色不改,保持着那种勇猛顽强和毫不畏惧的品质。

这种可贵的品质,可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他创造辉煌,但在情场上,却给他造成了令人扼腕的悲剧。

上世纪50年代,他因为感情问题,被人们认为是“当代陈世美”,撤销大军区副司令的职务,行政降级,调往河南某地农场任副厂长。

时光如流水,转眼到了1969年,在许世友等老战友的努力下,王近山到许世友任司令员的南京军区任参谋长。

1974年,将军身体倍感不适,住院诊断为胃癌,虽然有精心的治疗,但病情还是在四年后恶化,弥留之际,他还用微弱的声音询问:“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战场,是将军一生的骄傲,也是他心中剪不断的牵挂,听着为他专门播放的军号声,1978年5月10日,将军在南京去世,享年63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