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開世界的方式無非幾種,有人在睡夢中離世,沒有痛苦;有人在病痛離世,苦不堪言。

不過有一種死法很安詳,很體面,沒有痛苦,那就是“安樂死”。

目前,世界上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僅有幾個,而允許外籍人士安樂死的國家僅有瑞士。

選擇安樂死的人,臨終前究竟是什麼心態?真的沒有痛苦嗎?

2018年起,日本電視臺NHK全程記錄了一位日本女性的安樂死過程。

日本女子遠赴瑞士安樂死,4分鐘結束生命

01 確診罕見疾病,每天生不如死

她的名字叫小島,在48歲那年,被確診爲多系統萎縮症。這是一種散發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普遍發病年紀在50歲左右,病因不明,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患上這個病的人,最後會全身無法動彈,只能終日臥在牀上。

在小島患病的三年間,她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身體急速的惡化,從手拿不穩東西,到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也會摔跤;從漸漸看不清楚其他人的臉,到只能依靠輪椅代步,說話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她看着自己一點點地從正常人變成這樣,生不如死,卻毫無辦法。

02 她決定安樂死,家人陪她走完最後一程

偶然的契機,小島看到了和她同樣患有多系統萎縮症的病友,這位病友終年臥牀,身上插滿了管子,靠着呼吸器維持生命。看到他,小島彷彿看到了未來的自己,絕望將她包圍。

於是,小島決定安樂死,她開始聯繫瑞士的機構。到了瑞士後,醫生先對她的情況進行評估,給她兩天的反悔時間,但兩天過後,小島的心意沒有改變,“我想要結束我的痛苦”。

安樂死的那天,小島的姐姐們都陪着她,房間裏迴盪着姐姐們壓抑的哭聲。

在瑞士,安樂死是要本人自己進行操作的,沒有人可以“幫”她,“幫”了就等同於殺人(法律規定)。小島在牀上躺下後,工作人員向她說明操作步驟,並且拍攝整個過程,提交給警方。

小島打開點滴的開關後,和姐姐們說着話:

“真的,很謝謝大家。”

“我真的沒有想到,到了最後,大家還會來送我。”

“我沒有那麼難受了,還總讓你們來照顧我……”

“我真的很幸福……”

小島說話的語速越來越慢,姐姐們摸着她的頭說:“你馬上就不用承受這樣的痛苦了。”

最終,小島微笑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整個過程只花了4分鐘,她在姐姐們陪伴下走完最後一程。

紀錄片播出後,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響,無數人爲此落淚,網絡討論高達數千萬。但因爲日本不承認安樂死,小島的遺體無法回國。她的骨灰,最終灑在了瑞士的一個河道上。

瞭解安樂死

安樂死分爲兩種,“消極安樂死”是指對已經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讓病人沒有痛苦的死去;“積極安樂死”是病人授權醫生使用藥物,幫助病人快速死亡。

安樂死這個詞源自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去”。中國對安樂死的定義,指的身患不治之症、性命垂危的病人,無法承受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在病人和家人的要求下,經過醫生認可,使用人道的辦法讓病人無痛苦的結束生命。

安樂死的理論和實踐有很悠久的歷史,曾盛行於一些西方國家,但在16世紀人本主義興起後,就不提倡安樂死了。

安樂死的再次盛行,是1930年代的德國,極端分子以安樂死爲藉口實施種族滅絕政策。現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不少國家都通過了消極安樂死的法案,但通過積極安樂死的還是少數國家,比如澳大利亞、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家都允許積極安樂死,其中允許外國人申請安樂死的國家只有瑞士。

合法好不好?中國的“安樂死”困境

有尊嚴的死,是不少患者的最後願望,“安樂死”這個話題,在中國也一直被人提及。

支持安樂死的人認爲,安樂死是尊重患者意願,維護患者尊嚴的方式,在身患絕症的患者難以承受痛苦之際,自願選擇死亡,應該被尊重。患者承受着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家屬也有巨大的心理壓力,選擇安樂死,不僅能讓患者免受折磨,也減輕了家屬的心理負擔。

但對安樂死的人認爲,因爲無法保證患者的真實意願被尊重,安樂死有可能成爲某些人的合法殺人手段,一旦合法,會不會有人以此爲理由,拒絕贍養老人?

安樂死也是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的衝擊,是繼續對患者進行治療維持生命,還是建議患者進行安樂死減輕痛苦?醫患關係本就緊張,患者可能會有誤會醫生的想法。而且在經濟利益的衝擊下,所有相關人員是否能堅持本心?

死亡,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不管是誰,最終都會有生命結束的那一天,只是要怎麼走、怎麼有尊嚴的走,成爲了一個大問題。如果你有得選擇,會怎麼做呢?

參考資料:[1]直擊安樂死全過程,4分鐘結束生命!她的這段視頻看哭13萬網友!.新晚報.2019-06-22[2]試論安樂死合法化的困境[J]. 醫學與法學, 2016, 8(3):13-16[3]中國首例“安樂死”患者:我只想體面地和這個世界道別.中國腫瘤時訊.2019-02-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