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有一家特別好的科技公司他很需要錢來發展,但是他沒有房子沒有土地的抵押,於是呢就很難從銀行貸到款。但另外有一個人正好前兩年買了一套便宜的房子,他把這個房子抵押給銀行順利獲得了貸款,於是他就用這筆貸款又去買了一套房子。這個呢就是馬老師前兩天炮轟銀行體系的問題所在了。

所以要怎麼辦呢,對於銀行來說他的錢是儲戶的錢,它要保證它的貸款能夠收回來纔行,所以呢他就讓你提供固定資產來作爲信用擔保。那有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代替固定資產來提供信用擔保呢,馬老師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用大數據來創造信用。螞蟻在大數據方面特別有優勢,他可以通過你的每一筆交易來分析你有沒有能力還上這筆錢。於是呢你不用提供固定資產來作爲抵押他也敢借錢給你了,這不挺好麼,但問題在於螞蟻的大數據裏的那些私人數據它不是屬於螞蟻的,他是十億用戶的私人財產。

也就是說螞蟻的金融優勢其實是來自於他對於十億用戶的私人數據的無償使用。螞蟻之所以能夠成爲螞蟻,是因爲他喫盡了十億用戶的私人數據紅利。如果一個平臺憑藉着對於個人數據的壟斷而形成了信息上的絕對優勢的話,它是可以對那些信息劣勢的平臺造成降維打擊的,就會使得社會的財富加速的向平臺所有者聚集。因此呢有網友調侃說未來可能1%的人會掌握全社會120%的財富,怎麼會出來一個120%呢?因爲其他人都藉着借唄和花唄呢。

但是呢螞蟻也並不是高枕無憂的。因爲私有數據的壟斷是現在所有的互聯網巨頭公司所面臨的共同的問題。2018年5月25日歐洲已經生效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什麼意思呢,我作爲用戶用了你的系統是吧,那我有權利要求你刪除掉我所有的數據。我可以不允許你收集並且分析我的數據。爲什麼歐洲沒有出現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呢,這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因爲他們在個人數據保護上是非常嚴格的。

美國相對寬鬆一點,但是臉書也已經接二連三的,遭到了美國官方在這塊的一個調查。而谷歌呢更是已經遭到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起訴調查。裏面有一條指控就是說谷歌的用戶被迫要接受谷歌的政策,隱私保護以及對於個人數據的使用,並且按照現在的設想如果未來拜登贏了的話,他很有可能就會加強對於科技公司的監管並且呢推動反壟斷調查。假設說在未來有一天這個對於數據的保護意識形成了全民的共識,並且呢數據私有化的話,那麼對於螞蟻來說將是一場災難或者是一場信用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