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上海的一大新聞是,對外牌限行措施的政策加碼了。

10月24日,一份《上海市公安局關於調整本市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中明確規定,在原來對外牌車限行的基礎上,從11月2日起,再次增加了工作日內外牌車從上午7時到晚上8時,上海市中環及以內所有15條高架路(含延安路隧道)全部限行;而從明年五一小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起,上海市內環內每日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的地面道路(不含邊界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

簡單解讀的話,外牌車在上海,將來是越來越“寸步難行”了。

要說,這一政策出臺,並不出人意料。畢竟,對於常駐人口超過2400萬人的上海而言,道路交通行駛管理趨嚴,是符合大城市管理邏輯的。

至於在上海的外牌車有多少?據《2019年上海市交通運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小客車註冊量已達370.4萬輛,其中長期在滬外省市號牌小客車達170萬輛。

這些車,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很難開上街,要麼換車。

紅利劃分

新政一出,一個合乎邏輯的推理,對於新能源汽車是個大利好,畢竟掛着新能源車牌照,既能充分享受到了路權優勢,也繞開了價格不菲的私車滬牌。

在剛結束的10月滬牌拍賣中,個人非營業車牌的最低成交價是90,600元,中標率只有12.7%。爲了不用等太久,很多人願意找黃牛額外付1-2萬元的代拍費。所以,一塊上海燃油車的私車牌照,到手價很多是超過10萬元的。

相比之下,新能源車的牌照沒什麼成本,審批流程也倍兒快。“一塊綠牌能省近10萬,我幹嘛不買一輛?”這就是入手新能源車的上海車主的普遍心聲。

於是乎,在上海賣新能源車的廠商,最近一定會發現訂單增長明顯。

當然啦,其中的訂單增幅也分等級。

暴漲,屬於特斯拉,可謂門庭若市,Model 3從一天10-20臺,漲到了100臺左右,暴漲5倍以上。

小漲,屬於上汽榮威、蔚來、比亞迪等,能增長30%-100%不等,但增幅都無法跟特斯拉相提並論。

一份車聚網披露的上海新能源車銷量(上險數)顯示,今年1-9月,特斯拉Model 3銷量突破了1.6萬輛,從第二名開始,銷量便只有四分之一或以下的水平了。

Model 3在上海市場的一騎絕塵,已然確立。

誰與爭鋒

隨着一波接一波的降價,國產Model 3月銷量早就破了萬輛。

而當Model 3價格直奔25萬內去時,能夠與之扳手腕的國產新能源車,已經所剩無幾。

唯一爭氣且能做到力壓特斯拉Model 3一頭的,只剩下五菱宏光MINI EV。

五菱宏光MINI EV,靠的不是別的,而是比Model 3更香。售價爲2.88萬-3.88萬元,絕對對得起“人民的代步車”這一稱謂。

五菱宏光MINI EV的打法,值得業界深思,那就是滿足人們的剛需需求。但這一市場被五菱喫完頭杯羹後,似乎並不容易複製。

在更高端些的新能源車市場,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加起來,都敵不過Model 3一輛車。

接下來,就看南北大衆的ID.4雙雄,能否從Model 3嘴裏“虎口奪食”了?

車透君認爲,ID.4要打贏Model 3,前提是價格得“短兵相接”,而且得留出民衆對大衆標與特斯拉標之間品牌溢價上的心理差。

也別小看了大衆,斥巨資造了兩大MEB工廠,大衆軍團的目標自然是希望能把特斯拉的風頭給壓下去。

再往高端一些,奔馳EQ軍團、奧迪e-tron軍團、寶馬i軍團,後續都將加碼參戰。不過,它們覬覦的不是Model 3的份額。我們日後再表。

寫在最後:

最後說說現狀,當車透君在上海街頭,或開車時,或步行時,特斯拉Model 3的能見度已經越來越高。

受限行加碼的新政刺激,再下去,會是“滿城盡是特斯拉”的節奏嗎?

相關文章